《冬夜吟》
时间: 2025-01-19 16:43: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陆游的《冬夜吟》原文如下:
昨夜凝霜皎如月,
碧瓦鳞鳞冻将裂。
今夜明月却如霜,
竹影横窗更清绝。
造物有意娱诗人,
供与诗材次第新。
饥鸿病鹤自无寐,
山穷水绝谁为邻?
西村梅花消息动,
唧唧寒醅渐鸣瓮。
尽将醉帽插幽香,
此生莫作长安梦。
白话文翻译:
昨夜的霜凝结得像明亮的月光,
碧绿的屋瓦上闪烁着冻裂的光芒。
今夜的明月却如同霜雪,
竹影横斜在窗前显得更加清晰绝伦。
造物主似乎有意在取悦诗人,
为他提供了新鲜的诗歌素材。
饥饿的鸿雁和生病的鹤无法入睡,
在山穷水尽的地方,谁来陪伴我呢?
西村的梅花传来了消息,
一阵阵寒醅的声音渐渐从酒缸中传出。
我将醉帽插上幽香的梅花,
这一生不再做长安的梦。
注释:
- 凝霜:指霜凝结,形容天气寒冷。
- 鳞鳞:像鱼鳞一样,形容瓦片的形态。
- 横窗:横在窗前,形容竹影的姿态。
- 造物有意:自然界似乎有意于诗人,暗示灵感的涌现。
- 寒醅:指寒冬时酿酒的声音。
- 长安梦:长安是古代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权力,暗含对尘世浮华的拒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才华横溢,终其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报国理想。陆游的诗词多关注家国情怀和个人命运,风格清新高远,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冬夜吟》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北方战乱,南宋国势衰微,诗人内心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描绘了冬夜的景象,表现了他在冷清的环境中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诗歌鉴赏:
《冬夜吟》是一首充满冬夜意蕴的诗,诗中描绘了冬天的景色与诗人的孤独心情。开篇即以“昨夜凝霜皎如月”引入,霜与月的映衬,展现了冬夜的宁静与冷清。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窗外,竹影横斜,映衬出一种清绝之感。诗中的“造物有意娱诗人”一句,表达了自然界的灵性,似乎在为诗人提供创作的灵感与素材。
接下来的“饥鸿病鹤自无寐”,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虑。在这山穷水尽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生活的艰辛,愈显孤独。诗的最后两句,西村梅花的动静与寒醅的鸣响,传达出一丝温暖与希望,但仍然表现出对长安梦的拒绝,显示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象征着对内心宁静与真实自我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邃的情感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夜凝霜皎如月:昨夜的霜凝结得像明亮的月光,意在描绘冬夜的宁静与清冷。
- 碧瓦鳞鳞冻将裂:形容屋顶的瓦片因寒冷而呈现出闪烁的光芒,增强了寒冷感。
- 今夜明月却如霜:今夜的明月洒下的光辉像霜一样,继续强调夜晚的寒冷。
- 竹影横窗更清绝:竹影在窗前横斜,清晰而绝美,是冬夜特有的景象。
- 造物有意娱诗人:表达了自然的美好似乎在取悦诗人,暗示诗人的创作灵感。
- 供与诗材次第新:自然界提供了新鲜的素材,激发诗人的创作欲望。
- 饥鸿病鹤自无寐:描述孤独的鸿雁与生病的鹤,传达出诗人的孤寂感受。
- 山穷水绝谁为邻:在这山水的尽头,诗人感到无依无靠,抒发孤独。
- 西村梅花消息动:西村的梅花传来消息,象征着春天的希望。
- 唧唧寒醅渐鸣瓮:寒醅的声音传出,象征着生活的气息。
- 尽将醉帽插幽香:用醉帽插上梅花,表现乐观与淡泊。
- 此生莫作长安梦:拒绝对繁华的追求,表达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凝霜皎如月”,用月光比喻霜的洁白。
- 对仗:如“碧瓦鳞鳞冻将裂”和“今夜明月却如霜”,形成了对比。
- 拟人:如“造物有意”,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孤独的感悟以及对繁华生活的拒绝,体现了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象征寒冷与孤寂。
- 明月:象征希望与美好。
- 竹影:象征清雅与幽静。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暗示春天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冬夜吟》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陆游
D. 白居易 -
“饥鸿病鹤自无寐”中的“无寐”是什么意思? A. 有人陪伴
B. 无法入睡
C. 有睡意
D. 睡得很香 -
诗中“西村梅花消息动”指的是什么? A. 梅花的凋零
B. 梅花的开放与春天的到来
C. 梅花的香味
D. 梅花的树影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竹里馆》
诗词对比:
陆游的《冬夜吟》与王维的《竹里馆》均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内心的宁静,前者更侧重于冬夜的清冷与孤寂,后者则通过竹林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