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月二十三日作
作者: 陆游
莫笑茅庐迮,何曾厌日长。
饭余餐酪滑,浴罢葛巾凉。
落日桐阴转,微风栀子香。
贫家犹裹粽,随事答年光。
白话文翻译
别嘲笑我的茅草屋,我怎么会厌倦这漫长的日子?
吃完饭后,奶酪滑腻可口,洗完澡后,葛巾清凉舒适。
落日的余晖透过梧桐树的阴影,微风中夹杂着栀子的香气。
即便是贫穷之家,仍会包粽子,以此来应对年华的流逝。
注释
- 莫笑:不要嘲笑。
- 茅庐:草屋,指居住的地方。
- 迮:音“zè”,意为“低贱之物”,此处指作者的茅草屋。
- 日长:指春夏时节日子长,寓意生活的悠闲。
- 浴罢:洗完澡。
- 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夏天佩戴时清凉。
- 桐阴:梧桐树的阴影。
- 栀子香:栀子花的香气,夏季盛开,清香扑鼻。
- 裹粽:包粽子,端午节的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志士。其诗风豪放,内容多涉及个人情感和国家命运。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坚韧。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四月二十三日,正值春季,诗人描绘了自己在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惬意,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陆游的《四月二十三日作》展现了他对简单田园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自己朴素的生活为出发点,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时间流逝的反思。诗的前两句,诗人以自谦的口吻回应外界的嘲笑,强调了他对生活的珍惜与对日子的满足。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春日的悠闲场景,饭后享受滑腻的奶酪,洗澡后感受清凉的葛巾,展现了一种宁静安逸的生活状态。最后两句则引入了节日的元素,虽然生活贫困,但仍然包粽子来庆祝,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和节日的重视。
整首诗用词简练,情景交融,生动地描绘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暖,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岁月流逝的淡然。陆游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在艰苦环境中仍能保持内心宁静与充实的哲理,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笑茅庐迮,何曾厌日长:开篇以反问形式,表明不在意他人的看法,且对生活的日常感到满足。
- 饭余餐酪滑,浴罢葛巾凉:描绘吃饭后的愉悦和洗澡后的清凉,暗示着生活的简单幸福。
- 落日桐阴转,微风栀子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氛围。
- 贫家犹裹粽,随事答年光:即便生活贫困,仍然重视传统节庆,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生活的宁静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如“微风栀子香”,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的结构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强调了对时间流逝的珍惜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庐:象征朴素的生活和对世俗的超然。
- 葛巾:代表清凉和舒适,体现生活的简单快乐。
- 桐阴与栀子香:自然的美好,象征着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粽子:代表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传达对时间的尊重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茅庐”是指什么? A. 豪华的房子
B. 贫穷的草屋
C. 寺庙 -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A. 自己的身世
B. 生活的简单与幸福
C. 诗歌的艺术 -
诗中提到的“裹粽”代表了什么? A. 贫穷
B. 传统节日的庆祝
C. 生活的苦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陆游《四月二十三日作》与陶渊明《饮酒》: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但陆游更强调日常生活中的细腻感受,而陶渊明则偏重于哲理的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陆游全诗》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