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春闷
作者: 沈谦 〔明代〕
雪消水溢。岸柳金芽出。
漠漠暗尘萦宝瑟。坐转一窗红日。
博山香袅烟丝。闲愁闲闷谁知。
欲解罗衣去睡,黄莺又上花枝。
白话文翻译:
雪融化了,水涨起来。岸边的柳树冒出了金色的嫩芽。
淡淡的尘埃缭绕在宝瑟之上,我坐在窗边,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
博山香的烟丝缭绕升起,闲愁和闷闷不乐又有谁能知道呢?
我想解开罗衣去睡,可是黄莺又在花枝上鸣叫。
注释:
- 雪消:雪融化。
- 水溢:水上涨,泛滥。
- 岸柳:岸边的柳树。
- 金芽:柳树的新芽,描绘春天的生机。
- 漠漠:模糊不清,形容薄雾或微尘。
- 暗尘:轻微的灰尘。
- 宝瑟:一种古代的弦乐器。
- 博山香:一种香料,常用于熏香。
- 闲愁闲闷:无所事事而生出的忧愁和烦闷。
- 罗衣:轻薄的衣服。
- 黄莺:一种鸟,春天常见,鸣叫动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谦,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为小令,风格清新、细腻,常以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清平乐 春闷》创作于春季,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诗人却感到一丝无奈和烦闷,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无聊。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以“雪消水溢”和“岸柳金芽出”展示了春天的生机,暗示着万物复苏的景象。然而紧接着的“漠漠暗尘萦宝瑟”,则突出了春天中的一丝忧郁和静谧。诗人坐在窗前,虽然阳光明媚,但内心的闲愁与烦闷却无处宣泄。
“博山香袅烟丝”引入香气的描写,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柔和而略显沉闷的氛围。诗人感到无聊和烦闷,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又似乎在逃避什么。最后一句“欲解罗衣去睡,黄莺又上花枝”则展现了一种无奈。想要沉睡逃避,但春天的鸟鸣又将他拉回现实,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的烦闷之间的矛盾。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愁,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内心孤独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消水溢:春天来临,冬天的雪融化,水位上涨,象征春天的生命力。
- 岸柳金芽出:柳树发芽,春意盎然,描绘了春天的生机。
- 漠漠暗尘萦宝瑟:暗淡的尘埃缭绕在乐器上,暗示一种静谧与沉闷的氛围。
- 坐转一窗红日:坐在窗前,红日透进来,营造温暖的春日景象。
- 博山香袅烟丝:香气袅袅,增添了一种淡淡的愁绪。
- 闲愁闲闷谁知:表达了孤独的心情,内心的烦闷无人知晓。
- 欲解罗衣去睡:想要解开衣服去休息,表现出一种疲惫感。
- 黄莺又上花枝:黄莺的鸣叫让人回到现实,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内心的情感。
- 拟人:黄莺的鸣叫被赋予了人性的情感,唤醒了诗人的意识。
- 对仗:如“闲愁闲闷”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词探讨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孤独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反映出自己内心的烦闷与无奈,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冬天的冷清与孤寂。
- 水:象征生命与春天的希望。
- 柳:象征柔情与春天的生机。
- 黄莺:象征春天的活力与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雪消水溢”表达的是什么季节的变化?
- A) 夏天
- B) 冬天
- C) 春天
- D) 秋天
-
“闲愁闲闷谁知”中的“谁知”意指什么?
- A) 每个人都知道
- B) 无人知晓
- C) 朋友知道
- D) 家人知道
-
诗中的“黄莺”象征着什么?
- A) 冬天
- B) 快乐与活力
- C) 悲伤
- D) 孤独
答案:
- C) 春天
- B) 无人知晓
- B) 快乐与活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与《清平乐 春闷》:同样描写春天的诗,但杜甫的作品强调春雨带来的滋润与生机,而沈谦的词则更多地表达内心的闲愁。
- 《春江花月夜》与《清平乐 春闷》: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的壮丽景色,而后者则聚焦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某著作
- 《古代诗词鉴赏》 - 某著作
- 《春天的诗》 - 某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