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读稼轩粉蝶儿词:“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之句,一时兴至,遂成此阕》
时间: 2025-01-19 22:39: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阴晴不定。省识春心性。著尽轻愁和浅闷。恰似女儿身分。绣花绣草年年。丝丝缕缕情牵。慵里莫抛针线,好教绣遍河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变化无常,使人感知到内心的情感波动。就像年轻女孩学习刺绣,愁苦与烦闷交织在一起。年复一年,她们在绣花、绣草中倾注情感,细腻的针线牵引着她们的心思。在慵懒之中,不要轻易放下手中的针线,这样才能绣出美丽的河山图景。
注释
- 阴晴不定:指天气变化无常,暗喻内心情感的不稳定。
- 省识春心性:省察春天的性情,意指对春天情感的理解。
- 著尽轻愁和浅闷:表达内心的轻微愁苦和浅淡的烦闷。
- 恰似女儿身分:比喻年轻女孩的身份与心情,青春的经历和情感。
- 丝丝缕缕情牵:形容细腻的情感如同丝线般相连。
- 慵里莫抛针线:在懒惰之中也不要放下手中的工作。
- 好教绣遍河山:希望通过努力,能够将美丽的河山绣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尹默(1883-1971),字子铭,号白石,晚号青莲,清末民初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在文学上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是沈尹默在读了稼轩的词后,因其“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之句而激发灵感,创作而成。诗中借春天的变化喻人心的惆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清平乐》通过春天的天气变化,映射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开头的“阴晴不定”,直接引入了春天的不确定性,使人联想到人生的无常。接着,诗人通过对“春心性”的省察,展现了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刻理解。诗中的“恰似女儿身分”,不仅仅是对年轻女性的描绘,更是对青春的珍视与感慨。
“绣花绣草年年”,展现了生活的重复与细腻,正如细腻的刺绣一般,情感在其中交织。诗人运用“丝丝缕缕”这一形象,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牵引和联结,既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映射出内心的柔情与细腻。
最后一句“好教绣遍河山”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希望通过努力去描绘美好、创造未来的强烈愿望。整首诗在抒情中融入了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展现出诗人温柔而坚定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阴晴不定:开篇设置了一个多变的气候,以此引出情感的波动。
- 省识春心性:通过对春天的理解,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
- 著尽轻愁和浅闷:细腻描绘了内心的小愁苦和烦闷。
- 恰似女儿身分:比喻青春的纯真与复杂。
- 绣花绣草年年:生活的重复,情感的细腻。
- 丝丝缕缕情牵:形象地表现情感的牵引与联系。
- 慵里莫抛针线:强调在慵懒中也要坚持努力。
- 好教绣遍河山:表达希望与美好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与女儿的形象进行类比,增强情感的共鸣。
- 拟人:赋予春天以人类情感,使其更为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多有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与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表达了青春女性的柔情与力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命、希望与变化。
- 针线:象征着努力、坚持与细腻的情感。
- 河山:象征着广阔的未来与美好的愿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阴晴不定”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天气变化
- B. 人心的复杂
- C. 生活的无常
-
“丝丝缕缕情牵”是什么意思?
- A. 牵绳
- B. 情感的细腻联系
- C. 生活的烦恼
-
诗中提到的“女儿身分”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青春的纯真与复杂
- B. 女性的地位
- C. 婚姻的期待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沈尹默的《清平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均体现了对青春的珍视,但沈尹默更加强调了努力与创造的主题,而李清照则在感伤中流露出对逝去的追忆。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展现了各自独特的风格与魅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