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夜饮友人别馆听年少弹三弦限韵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13:05:48

夜香烧罢,桦烛通宵话。

曲项檀槽声不哑,银甲凭伊搯打。

只图慢撚轻笼,谁怜双袖龙钟。

少日红筝北里,年来白发西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夜饮友人别馆听年少弹三弦限韵三首 其一

夜香烧罢,桦烛通宵话。
曲项檀槽声不哑,银甲凭伊搯打。
只图慢撚轻笼,谁怜双袖龙钟。
少日红筝北里,年来白发西风。


白话文翻译

夜里的香火烧尽了,桦树蜡烛通宵亮着,
弦乐声在檀木琴槽上回响不绝,银甲琴师在那儿轻轻拨动。
我只想慢慢拨动弦乐,谁来怜惜我那双已显苍老的袖子?
年轻时在北方的红筝上弹奏,如今却已白发如霜,随风而去。


注释

  • 夜香:指夜晚燃烧的香料,营造出宁静的环境。
  • 桦烛:用桦树制成的蜡烛,象征着夜晚的照明。
  • 曲项檀槽:檀木琴槽,指古琴的部分;“曲项”指琴弦的曲线。
  • 银甲:指演奏者的衣服或乐器的装饰,象征着精致。
  • 搯打:指拨动或敲打琴弦的动作。
  • 慢撚轻笼:慢慢拨动琴弦,轻柔地包围音符。
  • 龙钟:形容年老体衰,手腕无力。
  • 红筝:古筝的一种,年轻时的美好回忆。
  • 白发西风:白发的出现,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西风象征着沧桑和衰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8-1700),字梦阮,号梦阮山人,福建人,清代著名词人。他以词风清丽、音韵流畅著称,擅长抒情和描写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诗人在友人别馆中夜饮,听到年轻人弹奏三弦,触发了对自己青春的回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与对衰老的无奈。


诗歌鉴赏

《清平乐 夜饮友人别馆听年少弹三弦限韵三首 其一》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悠长的夜晚,香火渐渐熄灭,蜡烛的光辉映照出一幕幕回忆。诗人在音乐声中回忆起年轻时的快乐与无忧,而如今却感到岁月带来的苍老和失落。乐声的悠扬与诗人的沉思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美丽而又伤感的对比。尤其是“谁怜双袖龙钟”一句,表现出诗人对自己年华已逝的无奈与惆怅,令人感同身受。

从形式上看,诗人在用词上讲究音韵和谐,句式对仗工整,展现了清代词人的风格特征。意象方面,诗人通过夜香、桦烛、琴声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情感的氛围,直击读者的心灵。整首诗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勾勒出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香烧罢,桦烛通宵话:夜晚的香火已经燃尽,蜡烛通宵的光辉下,朋友们在交谈。
  2. 曲项檀槽声不哑:琴声在檀木的琴槽上响起,表现出音乐的悠扬与不绝。
  3. 银甲凭伊搯打:演奏者穿着华丽的衣服,轻巧地拨动琴弦,彰显技艺的精湛。
  4. 只图慢撚轻笼:我只想轻轻地拨动琴弦,享受这一刻的宁静。
  5. 谁怜双袖龙钟:谁来怜惜我这双因年华已逝而显得无力的手袖?
  6. 少日红筝北里:年轻时我在北方的红筝上弹奏,那是多么美好的回忆。
  7. 年来白发西风:如今白发已生,随风而去,感叹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发”比作“西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对仗: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拟人:用“谁怜”来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饮酒与音乐,反映了对青春逝去的怀念与对衰老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思和对美好往昔的留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香:宁静、氛围的营造,象征着一种内心的安宁。
  • 桦烛:光明与温暖,代表着友谊和美好时光。
  • 琴声:音乐的优雅与心灵的共鸣,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情感的寄托。
  • 双袖龙钟:年老的无奈与对青春的惋惜,表现出对时间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夜香烧罢,桦烛通宵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境? A. 朋友聚会
    B. 独自思念
    C. 旅行中的欢愉
    答案:A

  2. “谁怜双袖龙钟”中的“龙钟”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年老体衰
    C. 忙碌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红筝”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快乐
    B. 未来的希望
    C. 现在的烦恼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夜泊牛渚怀古》与此诗有相似的主题,都在描绘夜晚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但李白更侧重于历史的追溯与豪情,而陈维崧则更多地展现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的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陈维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