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时间: 2025-01-19 19:10:14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作者:钱起 〔唐代〕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谷口书斋的环境,泉水和山谷环绕着茅草屋,云霞映照着藤蔓的帷幕。竹林在新雨过后显得格外动人,山峦在夕阳的照耀下也显得温柔可爱。闲散的白鹭在这个时节总是早早栖息,秋天的花朵则显得落得更迟一些。家里的小仆人在清扫通往小径的杂草,昨天我和老友约定在此相见。

注释

  1. 泉壑:指山间溪水流动的地方。
  2. 茅茨:茅草屋的屋顶,这里指的是诗人居住的书斋。
  3. 薜帷:一种植物,常用于编织帷幕,形象地表现出自然之美。
  4. 闲鹭:指白鹭,闲散的状态描绘了环境的宁静。
  5. 家僮:指家里的小仆人。
  6. 扫萝径:扫除通往小路的杂草。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生活情趣,体现了诗人的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约 730-799),字仲明,号绛云,唐代诗人,擅长五言诗,作品清新脱俗,富有情趣。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田园,具有浓厚的田园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钱起隐居于谷口书斋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描绘的宁静环境与闲适生活,反映了他对世俗喧嚣的逃避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是一首富有田园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一种清幽、宁静的生活状态。前两句以“泉壑”和“云霞”开篇,描绘了书斋周围的自然环境,生动地展现出茅草屋的朴实与自然的和谐。接下来的“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使得自然景物似乎有了情感,竹子和山峦都因环境的变化而显得更加迷人。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生活的细节,闲鹭的栖息和秋花的落下,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周期变化。“家僮扫萝径”,则将诗人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既有宁静又显得生动。最后一句“昨与故人期”,不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约的期待,也让整首诗充满了温情与人情味。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远,既有山水的静谧,又有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展示了一个理想的隐逸生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泉壑带茅茨:泉水与山谷环绕着茅草屋,描绘出一种自然的宁静。
  2. 云霞生薜帷:云霞映照着藤蔓的帷幕,增强了环境的诗意。
  3. 竹怜新雨后:新雨后的竹子显得格外清新,表现了自然的生机。
  4. 山爱夕阳时:山在夕阳下显得柔和,突出了自然的美丽。
  5. 闲鹭栖常早:白鹭总是早早栖息,反映出环境的宁静。
  6. 秋花落更迟:秋天的花朵掉落得慢,暗示着季节的悠长与静谧。
  7. 家僮扫萝径:小仆人在清扫路旁的杂草,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8. 昨与故人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竹怜新雨后”和“山爱夕阳时”,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和韵律感,使得整首诗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泉壑:象征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2. 茅茨:代表简朴的生活。
  3. :象征刚直与清高,表现诗人的志趣。
  4. :象征纯洁与自由,反映生活的闲适。
  5. 秋花:象征岁月的流逝与自然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家僮”指的是:

    • A. 朋友
    • B. 小仆人
    • C. 家人
  2. “闲鹭栖常早”中的“闲”字表明:

    • A. 忙碌
    • B. 悠闲
    • C. 快速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B. 对自然和友人的热爱
    • C. 对历史的怀念

答案

  1. B. 小仆人
  2. B. 悠闲
  3. B. 对自然和友人的热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杂诗》 王维

诗词对比

《山中杂诗》王维

此诗与《谷口书斋寄杨补阙》同样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的闲适生活,王维通过描写山水与隐士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