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出五丈高,白云浩如海。城郭在云中,山人在云外。望云云气深,入云云气浅。亦欲入深云,不知云近远。
白话文翻译:
太阳升起五丈高,白云浩瀚如大海。城墙和建筑在云中,山人站在云外。我望着云,云气深邃;走进云中,云气却变得浅薄。我也想进入深厚的云中,却不知道云的距离远近。
注释:
- 五丈:古代的长度单位,约为十米。
- 浩如海:形容白云如同大海般浩瀚,给人以广阔的感觉。
- 城郭:指城市和城墙。
- 山人:指山中的人,象征与世隔绝的隐士。
- 云气深:云的气息浓厚,暗示云的神秘。
- 云气浅:云的气息变得稀薄,象征进入云中的轻松与易逝。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它反映了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虚幻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石翁,元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主要以其诗歌作品而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和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促使诗人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望云》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云的深刻思考。开篇“日出五丈高,白云浩如海”不仅设定了时间和空间背景,也将自然景观的壮丽展现在读者面前。接着,诗人通过“城郭在云中,山人在云外”的对比,表现出城市与自然的分离,隐含对喧嚣尘世的反思。后半部分中,诗人对云的观察从深到浅,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迷茫,既渴望深入云中,又不知其深浅距离,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与困惑。整首诗在清新的意象中蕴含了深邃的哲理,表现出一种对自由与归属的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日出五丈高”:描绘了日出时的景象,给人以光明和希望的感觉。
- “白云浩如海”:将白云比作大海,突显其广阔和无垠。
- “城郭在云中”:暗示城市的繁华与云的虚幻之间的对比。
- “山人在云外”:写出隐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 “望云云气深”:透视云的深度,表现出对云的深层思考。
- “入云云气浅”:进入云中后感受到的不同层次,象征现实的轻易与理想的遥远。
- “亦欲入深云”:表达了诗人渴望追求理想的心情。
- “不知云近远”:体现了对追求目标的不确定,反映了人生的迷惘。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云浩如海”比喻云的广阔,形象生动。
- 对仗:如“城郭在云中,山人在云外”,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没有直接使用,但通过对“云气”的描绘,赋予了自然以生命的感觉。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困惑,表现出一种哲学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白云:象征自由与梦想,也代表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城郭:象征世俗与纷扰,暗喻对城市生活的反思。
- 山人:隐士的象征,代表追求内心宁静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出五丈高”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光明与希望
- B. 黑暗与迷惘
- C. 寂静与孤独
-
诗中“白云浩如海”是一个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
诗人对云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渴望深入
- B. 完全无所谓
- C. 恐惧远离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描写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 李白的《庐山谣》: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思考。
-
诗词对比:
- 《望云》与《终南山》: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观展现人的内心世界,但《望云》更强调对理想的追寻,而《终南山》则侧重于归隐与宁静的生活选择。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