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词
采蘩春日咏迟迟,
何事于今咏黍离。
夜到子中分旦气,
岁从寅上授人时。
野花啼鸟般般意,
流水孤村岸岸移。
且向醉中歌一贡,自怜吾及共吾儿。
白话文翻译:
春天到了,我在春日里慢慢吟唱,
今天为何要歌颂那离别的忧伤?
夜晚来临,子时正是分旦之际,
岁月从寅时开始,给予人们时光。
田野中的花儿争相开放,鸟儿啼鸣,
潺潺流水孤村边缘缓缓流动。
不如在醉酒中歌唱一曲,
自怜我和我的孩子一起享乐。
注释:
- 采蘩:指采集一种植物(蘩),象征春天的到来。
- 黍离:黍是谷物,离则是离别,暗指对故土或亲人的思念。
- 子中:夜晚的子时,即午夜。
- 分旦气:指夜晚到达一半,晨曦的气息开始显现。
- 寅上:寅时,古代时间的划分。
- 般般意:形容鸟鸣声的细腻与多样。
- 岸岸移:流水在孤村的岸边缓缓流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柴随亨,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生平多游历于山水之间,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春词》写于春日,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借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反映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春词》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春日的暖阳下,采撷自然的美好,感受着生命的脉动。开篇“采蘩春日咏迟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盎然生机,似乎在告诉读者,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随后,诗人转向内心的独白,“何事于今咏黍离”,似乎在问自己为何要在这春光明媚之时,歌颂自己内心的忧伤,暗含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诗中的细节描写如“野花啼鸟般般意”和“流水孤村岸岸移”,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夜晚的到来与晨曦的交替则体现了时间的流逝,诗人在此时刻感慨万千,既有对生命的珍惜,也有对岁月的无奈。
结尾“且向醉中歌一贡,自怜吾及共吾儿”则是诗人对生活的释然与自我安慰,在醉酒中歌唱,仿佛在与自然对话,享受那份属于亲情与当下的快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采蘩春日咏迟迟:描绘春天的气息,表达诗人对春日的欣喜。
- 何事于今咏黍离:自问为何在此时歌颂离别,暗含对往事的思念。
- 夜到子中分旦气:时间的流逝,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岁从寅上授人时:岁月的流转,给予人们新的生活机会。
- 野花啼鸟般般意:春天的景象生动,鸟儿的鸣叫让人心情愉悦。
- 流水孤村岸岸移:自然的流动与人居环境的变迁。
- 且向醉中歌一贡:借酒消愁,享受此刻的欢愉。
- 自怜吾及共吾儿:对自己和孩子的关怀,传达亲情的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日的景象与人感情相结合,生动形象。
- 拟人:野花与啼鸟拥有“般般意”,使自然更具生机。
- 对仗:如“夜到子中分旦气,岁从寅上授人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春天的赞美与对人生的哲思。诗人在春日的美景中感受到生命的流转与亲情的珍贵,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当下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日:象征新生与希望。
- 黍离:代表思念与离别之情。
- 野花:自然的美,寓意生命的繁荣。
- 流水:时间与生命的流动,象征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采蘩春日咏迟迟”中的“采蘩”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饮料
- D. 一种食物
-
诗中“何事于今咏黍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思念
- C. 愤怒
- D. 安慰
-
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想表达对谁的关怀?
- A. 自己
- B. 孩子
- C. 朋友
- D. 亲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春词》更注重个体情感的抒发,而《春望》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与忧国忧民的情怀。两者虽同为春天的主题,但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