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炉烟爇尽冷衣篝,长乐钟声半入楼。燕子不归春梦断,刺桐花月上帘钩。
白话文翻译:
炉火的烟已经熄灭,冷冷的衣服堆积在篝火旁;长乐的钟声一半传入楼中。燕子不再归来,春天的梦也随之断绝;刺桐花在月光下,轻轻挂在帘钩上。
注释:
- 炉烟:指炉子里燃烧的烟,象征温暖与生活的气息。
- 爇尽:烧尽,表示炉火熄灭后留下的冷清。
- 冷衣:指没有人穿的衣服,暗示孤独与冷清。
- 长乐:古代一个地名,可能指乐器或乐声,象征欢乐。
- 钟声:指寺庙或钟楼发出的声音,有时与时光流逝有关。
- 燕子不归:燕子是春天的代表,燕子不归意味着春天的离去。
- 春梦断:春天的梦断,表达对春天的失去感。
- 刺桐花:一种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 月上帘钩:月光照在窗帘上,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柴随亨,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春词》创作于春季,诗人在这个季节感受到的孤独与失落,表现了对春天的眷恋和对生命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春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文字,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开篇以“炉烟爇尽冷衣篝”引入,炉火的熄灭象征着温暖的消失,冷衣的存在则暗示了生活的孤寂,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伤。接着“长乐钟声半入楼”,长乐的钟声如同时光的流逝,半入楼中,似乎在提醒诗人春天的短暂与美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行渐远。
“燕子不归春梦断”一句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们的缺席意味着春天的终结,而“春梦断”则暗示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失落与无奈。最后以“刺桐花月上帘钩”收尾,月光洒落在窗帘上,刺桐花在月色中显得格外宁静,象征着春天的美好虽已远去,但仍在心中留存。整首诗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既有春天的生机,又有对过往的追忆,情感深邃而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炉烟爇尽冷衣篝: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场景,炉火熄灭,冷衣无人问津,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长乐钟声半入楼:钟声传入楼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短暂,暗示诗人对快乐时光的追忆。
- 燕子不归春梦断:燕子不再归来,象征春天的结束,春梦破灭,诗人感受到孤独与失落。
- 刺桐花月上帘钩:在宁静的夜晚,刺桐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象征着虽已失去春天,但美好的回忆依然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燕子与春天的来临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对生命轮回的感悟。
- 拟人:钟声被赋予情感,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眷恋,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孤独的深刻体会。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展现了生活中的无奈与美好并存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炉烟:象征温暖与生活气息。
- 燕子:春天的象征,代表着新生与希望。
- 刺桐花:美好的象征,传递出春天的生机。
- 月光:宁静与孤独的象征,映射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炉烟爇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孤独
C. 快乐 -
“燕子不归春梦断”中的燕子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生命的流逝
C. 孤独的存在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生命的轮回
C. 对春天的眷恋与失落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国家的动荡,情感更加悲壮;而柴随亨的《春词》则更侧重个人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情感细腻柔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释义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