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道中别弟文美 其三》

时间: 2024-12-29 19:53:35

酒尽沙头泪满裾,临当别去更踌躇。

都忘我为儒冠误,更嘱还家课子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酒尽沙头泪满裾,临当别去更踌躇。
都忘我为儒冠误,更嘱还家课子书。

白话文翻译:

酒喝尽了,沙滩上泪水湿透了衣裳,
临近离别更是踌躇不前。
我已忘记自己因读书人身份而受的误解,
更希望你能回家教导孩子读书。

注释:

  • 酒尽:酒喝完了。
  • 沙头:沙滩的边缘。
  • 泪满裾:泪水湿透了衣裳的下摆。
  • 临当别去:快要离别的时候。
  • 踌躇:犹豫不决。
  • 儒冠:读书人的帽子,这里指代读书人的身份。
  • 更嘱:更加叮嘱。
  • 课子书:教导孩子读书。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涉及的“儒冠”可以引申为中国古代士人重视读书、讲求教育的文化背景。诗人通过对酒尽、泪流的描写,表现出离别时的情感纠葛,也反映了士人对教育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奎,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反映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离别的场合下创作,表达了对弟弟的关心与不舍,及对教育责任的叮嘱。明代士人重视家教,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体现。

诗歌鉴赏:

《临安道中别弟文美 其三》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离别诗,诗人在即将与弟弟分离之际,借酒抒怀,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与离别的惆怅。首句“酒尽沙头泪满裾”写出了离别的沉重心情,酒的尽头象征着欢聚的结束,眼泪则是对亲情的深刻眷恋。这种情感的升华,表现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无奈与不舍。接下来的“临当别去更踌躇”,更突显了离别时的犹豫,仿佛在暗示着离去的艰难。

最后两句“都忘我为儒冠误,更嘱还家课子书”则转向教育的责任,表现了诗人对弟弟的关心与期待。虽然诗人感到身份的误解,但对于家教的重视却让他心存希望,希望弟弟能够传承这种教育的使命。整首诗情真意切,情感层次丰富,既有离别的悲伤,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酒尽沙头泪满裾:表达离别时的伤感,酒的尽头意味着欢聚的结束,泪水则是情感的流露。
  2. 临当别去更踌躇:离别在即,心中充满了犹豫与不舍。
  3. 都忘我为儒冠误:自我反思,觉得身为读书人受到误解,表现出对身份的苦闷。
  4. 更嘱还家课子书:对弟弟的关心,希望他能继续教育后代,传承家族的文化。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酒尽”和“泪满”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表现。
  • 比喻:用“酒”象征欢聚的时光,用“泪”代表离别的悲伤。
  • 反问:通过自我反思引发对身份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亲情的珍视、对离别的惆怅以及对教育责任的重视,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欢聚与友谊。
  • :象征伤感与不舍。
  • 沙头: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离别的场景。
  • 儒冠:象征读书人的身份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酒尽”所指的是什么? A. 酒喝完了
    B. 酒还没喝完
    C. 酒很好喝
    D. 酒的种类很多

  2. “泪满裾”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离别的伤感
    C. 愤怒
    D.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儒冠”是指什么? A. 读书人的身份
    B. 一种帽子
    C. 一种游戏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赠花卿》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唐代王维的《送别》进行对比,王维的诗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着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际关系的淡淡哀愁。戴奎的诗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个人情感与教育责任的结合,情感更为深厚与复杂。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人研究》
  2.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3.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