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游双清亭》

时间: 2025-01-17 10:22:09

年年载酒滕王阁,今夕登临迹乍停。

吴楚千里共明月,江山四面此孤亭。

云开绝徼通蛮郡,波拥秋声下洞庭。

夜静高楼凭眺久,半天风语塔尖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秋夜游双清亭
年年载酒滕王阁,今夕登临迹乍停。
吴楚千里共明月,江山四面此孤亭。
云开绝徼通蛮郡,波拥秋声下洞庭。
夜静高楼凭眺久,半天风语塔尖铃。

白话文翻译:

每年都在滕王阁喝酒,今年的这天晚上,来到这里却意外停留。吴地和楚地千里遥相共赏明月,这山川四面环绕的正是这孤独的亭子。云层散开,通往蛮夷的边境,波涛轻声伴着秋声流向洞庭湖。夜晚安静,高楼上我凭栏眺望良久,微风轻轻传来塔尖的铃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载酒:带着酒,意指饮酒。
  • 滕王阁:指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楼阁,象征着豪情。
  • 吴楚:指中国东南的两个地区,象征远方的乡愁。
  • 孤亭:独自的亭子,暗示孤独与清雅。
  • 绝徼:绝境,隐喻边界。
  • 蛮郡:指边远地区,通常与少数民族有关。
  • 洞庭:洞庭湖,著名的湖泊,象征丰饶的自然。
  • 风语:风声,轻柔的风声带来安宁的感觉。

典故解析

  • 滕王阁:王勃的《滕王阁序》已成为古典诗词中的经典,借此展现作者的胸襟与情怀。
  • 江山四面:表达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结合中秋明月的意象,强调了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燮(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抒发情感。他的诗作往往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创作于中秋之夜,作者在双清亭游览,借此时机抒发对明月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反映出浓厚的乡愁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何燮的《中秋夜游双清亭》以其清丽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独特感受。诗中开头提到“年年载酒滕王阁”,不仅是对历史的呼应,更是对个人情感的寄托,表现出一种对往事的追忆与对人生的思考。接着“吴楚千里共明月”,诗人通过地理的远近,表达了与他人共享月光的共鸣与思绪,即使相隔千里,仍能在同一轮明月下感受到彼此的存在。

“江山四面此孤亭”进一步强调了孤独的情感,四面环山,孤亭独立,仿佛在诉说着人内心的寂寞与思索。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将“云开绝徼”和“波拥秋声”结合,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秋夜图景,静谧而又富有层次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最后两句“夜静高楼凭眺久,半天风语塔尖铃”,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风轻轻拂过,带来塔尖铃声的轻吟,意象细腻,情感深沉。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也是对人生的沉思,融汇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年载酒滕王阁:每年都在滕王阁饮酒,表达了对往年的怀念。
  2. 今夕登临迹乍停:今夜来到这里,意外停留,暗示了对今夜的珍惜。
  3. 吴楚千里共明月:吴地和楚地的人们同赏明月,体现了对友人的思念。
  4. 江山四面此孤亭:四周的山川环绕着这座孤独的亭子,突显孤独感。
  5. 云开绝徼通蛮郡:云层散开,仿佛通向遥远的地方。
  6. 波拥秋声下洞庭:波涛轻声伴随秋声流向洞庭湖,展现自然的声音。
  7. 夜静高楼凭眺久:夜晚宁静,我在高楼上眺望已久。
  8. 半天风语塔尖铃:半天的微风轻轻传来塔尖的铃声,描绘出和谐的气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江山四面此孤亭”,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风语”,将风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情境的生动性。
  • 意象:月亮、孤亭、波涛等意象,传达了孤独与思念的深邃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中秋主题,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与对自我情感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诗人展现了人生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团圆、思念与美好回忆。
  • 高楼:象征着人们的追求与渴望,亦是对现实的反思。
  • 孤亭:象征孤独与清雅,代表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 波涛: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何燮的《中秋夜游双清亭》主要描绘了哪个节日?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春节
  2. 诗中提到的“滕王阁”最著名的作品是哪位诗人的?

    • A. 李白
    • B. 王勃
    • C. 杜甫
  3. 诗中“江山四面此孤亭”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勃的《滕王阁序》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勃的《滕王阁序》与何燮的《中秋夜游双清亭》均表现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但前者更强调历史与豪情,后者则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孤独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何燮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