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阛阓开三市,旗亭起百寻。
渐离初击筑,司马正弹琴。
细柳龙鳞映,长槐兔月阴。
徒知观卫玉,讵肯挂秦金。
白话文翻译:
市集开设了三处,旗帜与亭阁高耸入云。
渐渐有人离去,击筑声初起,司马相如正在弹奏古琴。
细柳的影子映着龙鳞,长槐树下月光洒落如兔影。
人们只知欣赏卫国的美玉,又怎会愿意挂上秦国的金子呢?
注释:
- 阛阓:市集,集市的意思。
- 三市:指有三个集市,表示热闹的场面。
- 旗亭:指竖立的旗帜和亭子,象征繁华。
- 渐离:渐渐有人离去。
- 击筑:敲击筑木(古代乐器)声。
- 司马:指司马相如,汉代著名的辞章作家和音乐家。
- 细柳龙鳞:细柳的影子映在水面上,像龙鳞一样闪耀。
- 长槐兔月阴:长槐树下,月光照射下的影子如兔子般轻盈。
- 徒知观卫玉:只知道欣赏卫国的美玉。
- 讵肯挂秦金:又怎么愿意去佩戴秦国的金子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峤(约708年-765年),唐代诗人,字常先,号少游,曾任职于长安,后迁居南方。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幽远著称。李峤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生活的点滴。
创作背景:
《市》这首诗作于唐代盛世,展现了市集的繁华与热闹,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的兴旺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中提到的乐器和文化人也暗示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市》作为李峤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繁华市集的景象。开头便以“阛阓开三市”引入,给人一种热闹非凡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紧接着,诗中提到的“旗亭起百寻”更是将市集的规模和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市集的背景下,作者描绘了音乐的美好景象:“渐离初击筑,司马正弹琴”,通过音乐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让人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交融。诗中细腻的意象“细柳龙鳞映,长槐兔月阴”则展现了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的和谐统一,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最后两句“徒知观卫玉,讵肯挂秦金”则引人深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视,暗示了人们对物质的选择与内心的渴望。整首诗在繁华的外表下,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阛阓开三市:描绘市场的热闹,给人一种繁忙的画面。
- 旗亭起百寻:形象地展示市集的规模,旗帜高耸。
- 渐离初击筑:音乐声响起,人群逐渐散去,暗示时间的流逝。
- 司马正弹琴:引入古代文化名人,表现高雅的生活情趣。
- 细柳龙鳞映:自然的美丽与细腻,象征诗人的细致观察。
- 长槐兔月阴:月光下的影子,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 徒知观卫玉:对美玉的欣赏,反映出人们的价值观。
- 讵肯挂秦金:表达对物质的态度,暗示内心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细柳龙鳞映”,将柳影比作龙鳞,形象生动。
- 对仗:如“阛阓开三市,旗亭起百寻”,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长槐兔月阴”,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命的气息,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热闹的市集和悠扬的音乐,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内心追求的思考,反映了唐代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阛阓:象征繁华的市集,代表生活的热闹。
- 琴: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代表高雅和艺术。
- 柳:象征柔美与生命的象征,体现自然之美。
- 月:象征宁静和思考,增添了一份忧郁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市》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李峤
C. 王维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司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司马迁
B. 司马相如
C. 司马昭
D. 司马懿 -
“阛阓开三市,旗亭起百寻”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乡村宁静
B. 市集繁华
C. 战场对峙
D. 宫廷宴会
答案:
- B. 李峤
- B. 司马相如
- B. 市集繁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峤的《市》相比,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但更侧重于对生活困境的感悟。李峤的诗中体现了繁华与享受,而杜甫则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峤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