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吴兴城》
时间: 2024-09-19 21:54: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吴兴城
作者: 卫宗武 〔宋代〕
两溪浮玉浸晴空,
万井楼台一苇通。
舟过恍如蓬岛客,
人行疑在广寒宫。
青山迎送犹佳友,
绿鬓往来成老翁。
遐想坡仙莘老辈,
迩来那复有遗风。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天空下,两条溪流宛若浮动的玉石,万户人家的楼台与水面相连,如同一根芦苇相通。船行其间,仿佛自己是乘客在蓬莱仙境;人们走在这里,仿佛置身于广寒宫殿。青山依旧像老朋友一样迎接与送别,而那些青丝早已变成了白发的老翁。遥想昔日的神仙坡仙、莘老辈,如今再也无法见到他们的风范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浮玉:形容溪水清澈,似乎漂浮着玉石。
- 苇通:指水面与楼台相连,像是一根芦苇通连。
- 蓬岛:指神仙居住的理想之地,寓意恍如仙境。
- 广寒宫:指月亮上的宫殿,象征着高洁与空灵。
- 青山迎送:指青山如同朋友一般,迎接与送别游人。
- 绿鬓:指年轻时的青丝,象征青春。
- 坡仙、莘老:指古代的隐士、仙人,象征着高人逸士的风范。
典故解析:
- 蓬岛:源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境。
- 广寒宫: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地方,象征着月亮的清冷与孤寂。
- 坡仙、莘老:他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象征着高洁的精神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在当时颇具声望,尤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过吴兴城》写于诗人游历吴兴时,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人文的苍凉,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昔日隐士风范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过吴兴城》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人生感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吴兴美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开头两句以“浮玉”和“苇通”形象地展示出水与天空的清澈与宁静,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将舟行与人行比作仙客与月宫的幽静,体现出一种超脱凡俗的境界。诗人通过对青山的描写,将自然景观与人的生命经历相联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提到的坡仙与莘老,既是对古代隐士的怀念,也是对当代人文风尚的反思,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这首诗以清新优美的意象,融合了哲理与自然,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溪浮玉浸晴空:溪水清澈透明,宛如浮动的玉石,映衬着晴朗的天空,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
- 万井楼台一苇通:数不清的井台与楼阁,似乎都通过水面连接在一起,表现出人们与自然的和谐。
- 舟过恍如蓬岛客:舟行其间,仿佛是蓬莱仙岛的客人,暗示了人们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人行疑在广寒宫:行人在此如同进入了月宫,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超凡的氛围。
- 青山迎送犹佳友:青山如同老朋友一般,迎接与送别,传达出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 绿鬓往来成老翁:青春的青丝已变成白发,感叹时光流逝,人生的无常。
- 遐想坡仙莘老辈:回想昔日的隐士,展示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迩来那复有遗风:如今再也没有他们的风范,传达出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玉”比喻溪水的清澈,增加了诗的意象美。
- 拟人:青山被形容为“佳友”,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舟过”与“人行”,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古代隐士风范的追忆,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流:象征自然的纯净与流动。
- 楼台:象征人文环境与社会生活。
- 舟:象征探索与旅行,人生的旅程。
- 青山:象征永恒与不变的自然。
- 白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
- 坡仙、莘老: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高洁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舟过恍如蓬岛客”的意思是? A. 船行如梦
B. 渔夫出海
C. 乘客在仙境
D. 船只失事 -
诗中提到的“青山迎送”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朋友的陪伴
C. 时光的流逝
D. 生活的变化
答案: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但更加强调了社会的苦难与个人的无奈。
-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通过静谧的山水描绘,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出一种宁静的心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