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书怀》

时间: 2025-01-01 13:15:04

落尽红芳春意阑,绿芜空锁辟疆园。

嫦娥断影霜轮冷,

帝子无踪泪竹繁。

未达东邻还绝想,不劳南浦更销魂。

晚来虽共残莺约,争奈风凄又雨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尽红芳春意阑,绿芜空锁辟疆园。
嫦娥断影霜轮冷,帝子无踪泪竹繁。
未达东邻还绝想,不劳南浦更销魂。
晚来虽共残莺约,争奈风凄又雨昏。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花瓣已落尽,春意渐渐消逝,
绿草如茵却空自锁住了这片园子。
嫦娥的身影在冷冷的月轮下消失,
帝子也无踪影,泪洒繁竹。
未能到东邻,却已断绝了思念,
南浦的美景再也无法让我销魂。
晚来时虽与残莺有约,
可惜风凄雨昏,无法共赏春光。

注释:

  • 红芳:指春天的花朵,红色的花朵。
  • :指衰退或消逝。
  • 辟疆园:开辟出来的园圃。
  • 嫦娥:月中女神,传说中居住在月亮上的仙女。
  • 帝子: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常常与美丽的女子相关。
  • 竹繁:繁密的竹子,象征着幽静。
  • 东邻:指东边的邻居,常用来指代他乡或远方。
  • 南浦:南边的水边,常常用于表达对美景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融,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活跃于中唐时期,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并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正值花开花落之际,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残酷与短暂,情感愈显悲凉,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春晚书怀》是一首充满春日感伤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美丽与凋零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惋惜。开头两句以“落尽红芳”起兴,花瓣落尽,春意阑珊,给人一种凋零的感觉,似乎预示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接下来,诗人以嫦娥和帝子的传说来表达个人的孤独与失落,嫦娥的冷影和帝子的无踪,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悲伤。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未能前往东邻的绝望与对南浦美景的无奈,说明虽然身处美丽的春天,但心中却充满了愁苦。最后一句“晚来虽共残莺约”,反映了即使有约在先,仍难以抵挡风雨的凄凉,形成了全诗的情感高潮。

整首诗在意象上富有层次感,情感深邃,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渗透了个人的内心感受,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落尽红芳春意阑”:春天的花朵已经全部凋落,春天的气息也随之消散。
    2. “绿芜空锁辟疆园”:绿草如茵,却空自锁住这片园子,暗示了园子的荒凉。
    3. “嫦娥断影霜轮冷”:月亮上的嫦娥影子已断,月光显得冷清。
    4. “帝子无踪泪竹繁”:传说中的帝子无踪,泪洒在繁茂的竹子上,夹杂着伤感。
    5. “未达东邻还绝想”:虽然未能到达东邻,但思念已绝。
    6. “不劳南浦更销魂”:来到南浦的美景也无法打动心灵。
    7. “晚来虽共残莺约”:傍晚时分,虽然与残莺有约。
    8. “争奈风凄又雨昏”:无奈的是,风寒雨重,无法共赏春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嫦娥与帝子比作孤独的意象,充分展现了诗人的寂寞。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情感,如“风凄”和“雨昏”,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具有对称性,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与失落,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 红芳: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希望,随时间消逝而变得脆弱。
  • 嫦娥:象征孤独与思念,代表了对远方的渴望与无法触及的美好。
  • 帝子:象征着逝去的时光与青春,暗含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 :象征着坚韧与生命的延续,却也承载着诗人的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落尽红芳”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花朵
    • B. 秋天的果实
    • C. 冬天的雪
    • D. 夏天的绿树
  2. “嫦娥断影”中的嫦娥象征着?

    • A. 爱情
    • B. 孤独
    • C. 友谊
    • D. 财富
  3. 诗人对春天的感受是?

    • A. 喜悦
    • B. 失落
    • C. 平静
    • D. 激动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对春天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国家的兴亡与个人的命运,情感更为沉重。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表达对离别的惆怅,与吴融的春晚有相似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诗词曲鉴赏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