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许主客》

时间: 2025-01-19 21:44:46

昨日山光寺前雨,今朝邵伯堰头风。

野云不散低侵水,鱼艇无依尚盖蓬。

藉味初能消酒渴,蓼花犹爱照波红。

杨州有使急回去,敢此寄声非塞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日山光寺前雨,今朝邵伯堰头风。
野云不散低侵水,鱼艇无依尚盖蓬。
藉味初能消酒渴,蓼花犹爱照波红。
杨州有使急回去,敢此寄声非塞鸿。

白话文翻译:

昨天在山光寺前下了雨,今天在邵伯堰头吹起了风。
野外的云彩不散,低低地垂向水面,渔船无依无靠,只能盖上蓬布。
刚刚吃了点东西,初步可以消解酒渴,蓼花依然喜爱映照波光中的红色。
杨州有使者急于返回,敢在此寄托我的声音,非但不如鸿雁那样遥远。

注释:

  • 山光寺:山光寺位于江苏,风景秀丽,是诗人游览之地。
  • 邵伯堰:邵伯堰是江苏省的一个水利工程,诗人借此描绘自然景象。
  • 藉味:指借助食物的滋味,形容酒后需要食物来解渴。
  • 蓼花:指蓼草花,通常生长在水边,象征自然的美丽。
  • 塞鸿:指鸿雁,常用来形容远行的信使。

典故解析:

“塞鸿”一词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象征信使或远行的传递者,诗中提到的杨州使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描写山水风景和田园生活,反映了自然与人文的融汇。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游历过程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结合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本诗以“山光寺前雨”和“邵伯堰头风”开篇,展现出江南水乡典型的天气变化,营造出一种闲适自然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比雨与风,描绘了流动的时间与空间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变迁。

“野云不散低侵水”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云彩低垂、似乎与水面亲密接触的画面,体现了自然景观的细腻与柔美。而“鱼艇无依尚盖蓬”则隐含了渔民生活的艰辛与孤独,表现了对自然与人类命运的思考。

接下来的“藉味初能消酒渴,蓼花犹爱照波红”两句,既表现了饮酒后的微醺状态,又借用蓼花的红色象征美好的事物,形成一种愉悦的意境。此外,最后两句“杨州有使急回去,敢此寄声非塞鸿”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表明虽然身处自然之中,但心中思念之情仍然难以割舍。

整首诗情景交融,抒情与写景相得益彰,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日山光寺前雨”:描绘了昨天在山光寺前的雨景,给人一种清新湿润的感觉。
  • “今朝邵伯堰头风”:转而描写今天在邵伯堰头的风,形成时间上的对比。
  • “野云不散低侵水”:展现出云彩的低垂,仿佛要侵入水面,表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鱼艇无依尚盖蓬”:渔船孤立无援,透露出渔民生活的艰辛。
  • “藉味初能消酒渴”:借助食物解酒渴,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蓼花犹爱照波红”:蓼花在水中映照,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 “杨州有使急回去”:提到急于返回的使者,体现出急切的情感。
  • “敢此寄声非塞鸿”: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愿意借助使者传递心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塞鸿”比喻信使,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多处对仗工整,如“昨日山光”与“今朝邵伯”。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云、花)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传递情感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光寺:象征宁静、悠闲的生活境界。
  • 邵伯堰:代表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景象。
  • 野云:象征无垠的自然,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 鱼艇:寓意渔民生活的艰辛与孤独。
  • 蓼花:象征自然的美丽,反映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昨日山光寺前雨”描绘的是哪种天气现象?

    • A. 雪
    • B. 雨
    • C. 晴
    • D. 风
  2. 诗中提到的“鱼艇”象征什么?

    • A. 富裕
    • B. 孤独
    • C. 快乐
    • D. 自由
  3. “杨州有使急回去”一句中提到的“使”是指什么?

    • A. 使者
    • B. 征兵
    • C. 使唤
    • D. 使节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梅尧臣的《寄许主客》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梅尧臣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而王维则体现了对隐居生活的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