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中秋携儿辈步月至极目亭,寄怀子云兄)》
时间: 2025-01-01 14:33: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中秋携儿辈步月至极目亭,寄怀子云兄)
作者:韩元吉
去年秋半,正都门结束,相将离别。
潋潋双溪新雁过,重见当时明月。
步转高楼,凄凉看镜,绿鬓纷成雪。
晚晴烟树,傍人飞下红叶。
还记江浦潮生,云涛天际,涌金波一色。
千里相望浑似梦,极目空山围碧。
醉拍朱阑,满簪丹桂,细与姮娥说。
倚风孤啸,恍然身在瑶阙。
白话文翻译:
去年秋天的中间,正是都城的离别时刻,大家相约告别。
潋滟的双溪上,新来的大雁飞过,重又看到了往时的明月。
走到高楼上,凄凉地看着镜子,黑发已经白了很多。
傍晚的晴天,烟雾缭绕的树旁,有人飞下了红叶。
还记得江浦的潮水涌起,云涛在天际翻滚,金色的波浪一片。
千里相望就像做梦一样,远望空山环绕着碧绿。
醉酒拍击着朱红的栏杆,满头插着丹桂,细细与月中嫦娥倾诉。
倚风孤独地啸叫,恍若置身于瑶池仙境。
注释:
- 潋潋: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 双溪:指两条溪流,可能象征友情或亲情的分离。
- 姮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常与月亮相关联。
- 瑶阙: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元吉,宋代诗人,字廷璧,号云阁,因其诗歌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中秋之际,诗人携儿辈于月下游玩,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念奴娇》通过描绘中秋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亲友分离的深刻感慨。开头通过回忆去年的离别,诗人引发对往事的追忆,表现出一种惆怅的情绪。随着大雁的飞过,明月的出现,诗人似乎又回到了那段美好的时光。高楼、镜子、白发等意象则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令人感受到一种无法挽留的遗憾。
晚晴的景象与红叶的飘落,既是自然的美景,也是时间无情流逝的象征。诗人在此情此景中,依然怀念那潮起潮落的江浦,回忆起过往的美好瞬间,构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最后,醉于朱阑之上,插上丹桂,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月中嫦娥的倾诉,则增添了一丝浪漫与神秘感。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渗透出浓烈的思乡情与对人生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去年秋半:回忆去年秋天的中旬。
- 正都门结束:指离别的时刻。
- 潋潋双溪新雁过:新来的大雁飞过双溪,象征着新的开始。
- 重见当时明月:再次见到那时的明月,勾起回忆。
- 步转高楼,凄凉看镜:走到高楼,凄凉地看着自己的容颜。
- 绿鬓纷成雪:黑发已变成白发,暗示时光流逝。
- 晚晴烟树,傍人飞下红叶:晚秋的景色,红叶随风飘落。
- 还记江浦潮生:忆起江边潮水涌动的情景。
- 千里相望浑似梦:千里之外的景象如梦幻般。
- 醉拍朱阑,满簪丹桂:在栏杆上拍打,满头插着桂花。
- 倚风孤啸:倚在风中独自高歌。
- 恍然身在瑶阙:似乎身处仙境,恍若无物。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受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拟人:描绘自然景象时,赋予其情感。
- 对仗:如“绿鬓纷成雪,晚晴烟树”,增强音韵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往事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示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团圆与思念。
- 大雁:象征离别与归来。
- 红叶: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 丹桂:象征美好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新雁”象征着什么?
- A. 离别
- B. 新的开始
- C. 悲伤
-
“倚风孤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孤独与渴望
- B. 热情与欢乐
- C. 忧伤与怀念
-
诗中所描绘的月亮与大雁象征了什么?
- A. 失去的友情
- B. 生命的轮回
- C.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1.B 2.A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念奴娇》都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但前者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感,而后者则融入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