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玄亮赴果州冬夜宴韩卿宅》
时间: 2025-01-19 19:51:36意思解释
送崔玄亮赴果州冬夜宴韩卿宅
原文展示:
兰烛照重茵,飞杯复几分。
主人寒不寐,上客晓离群。
骑吏缘青壁,旌旗度白云。
剑铭生藓色,巴字叠冰文。
华省思仙侣,疲民爱使君。
泠泠唯自适,郡邸有谁闻。
白话文翻译:
兰烛照亮了华贵的席面,酒杯在飞舞中不断增添。
主人因寒冷而辗转难眠,宾客在晨曦中逐渐散去。
骑士沿着青壁而行,旌旗在白云间飘扬。
剑上的铭文已被青苔覆盖,巴字的纹饰与冰雪交织。
华省思念仙侣,疲惫的百姓却爱戴着君主。
清冷的夜晚,唯有我自得其乐,然而郡邸里又有谁能听见我的心声呢?
注释:
- 兰烛:指用兰花精制的蜡烛,象征高雅。
- 重茵:指华丽的席面。
- 骑吏:指骑马的官吏。
- 青壁:青色的墙壁,可能指山壁或建筑的墙面。
- 旌旗:指军旗,象征着威武和荣耀。
- 剑铭:剑上的铭文,象征着武器的威严。
- 华省:华省,这里可能指的是华美的地方或人。
- 泠泠:形容声音清冷,似乎在诉说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合(约 780-842),字彦纯,唐代诗人,曾任职于多个地方,擅长五言诗。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言辞简练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人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寒冬夜晚,诗人送别好友崔玄亮赴果州的宴席,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冬夜宴会的场景,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微妙与人生的孤独。开头的“兰烛照重茵”立即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华丽的氛围,反映出宴会的热闹。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寒冷和孤独的情感逐渐浮现。主人因寒冷而无法入眠,宾客们也在晨曦中离去,表现了聚会的无常和人际关系的疏离。
诗中提到的“骑吏缘青壁”和“旌旗度白云”,通过描绘骑士与旌旗,营造出一种宏伟的场景,但又与宴会的温馨形成鲜明对比。此时,诗人似乎暗指权力与地位的虚无,尽管外在的光鲜亮丽,内心却是孤独的。
最后两句“泠泠唯自适,郡邸有谁闻”,更是将全诗推向了情感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得。这不仅是对宴会的反思,也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暗示即使在繁华的背后,真正能理解自己的人却寥寥无几。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兰烛照重茵”:烛光照耀着华丽的宴席,营造出温暖的环境。
- “飞杯复几分”:酒杯在欢声笑语中不断增添,表现宴会的热闹。
- “主人寒不寐”:主人因寒冷而无法入睡,暗示内心的无奈。
- “上客晓离群”:宾客在晨曦中逐渐离去,表现聚会的短暂。
- “骑吏缘青壁”:骑士经过青色的墙壁,象征着官场的繁华。
- “旌旗度白云”:旌旗在白云中飘扬,暗示权力的象征。
- “剑铭生藓色”:剑上的铭文被青苔覆盖,象征对往事的遗忘。
- “巴字叠冰文”:冰雪中巴字的纹饰,表现自然的冷酷。
- “华省思仙侣”:华省思念仙侣,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疲民爱使君”:疲惫的百姓仍然爱戴君主,反映社会的复杂。
- “泠泠唯自适”:清冷的夜晚,诗人自得其乐,表现内心的孤独。
- “郡邸有谁闻”:郡邸里又有谁能听见我的心声,传达无奈与孤独。
-
修辞手法:该诗运用了对仗、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比如“兰烛”和“飞杯”的对比,象征着宴会的热闹与内心的孤独。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孤独,表现人际关系的复杂,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兰烛:象征温暖与华丽的生活。
- 飞杯:代表欢聚与饮酒的欢乐。
- 骑吏与旌旗:象征权力与地位的虚幻。
- 剑铭与巴字:表现历史的沉淀与遗忘。
- 泠泠: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清冷。
互动学习: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情
- B. 孤独
- C. 权力
- D. 自然
-
“兰烛照重茵”中的“重茵”指什么?
- A. 菜肴
- B. 酒杯
- C. 座位
- D. 席面
-
诗中提到的“骑吏”是指什么?
- A. 农民
- B. 官吏
- C. 商人
- D. 学者
答案:
- B. 孤独
- D. 席面
- B. 官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描写孤独与思乡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对兄弟的思念和困境。
诗词对比:
- 姚合 vs. 李白:姚合的诗更显平和与沉思,李白则常常表现出豪放与激情。两者都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但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经典唐诗选集,适合深入理解唐代诗歌。
- 《唐代文学史》:详细介绍唐代文学的发展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