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池得古钗》

时间: 2025-01-06 07:34:48

美人开池北堂下,拾得宝钗金未化。

凤凰半在双股齐,

钿花落处生黄泥。

当时堕地觅不得,暗想窗中还夜啼。

可知将来对夫婿,镜前学梳古时髻。

莫言至死亦不遗,

还似前人初得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美人开池北堂下,
拾得宝钗金未化。
凤凰半在双股齐,
钿花落处生黄泥。
当时堕地觅不得,
暗想窗中还夜啼。
可知将来对夫婿,
镜前学梳古时髻。
莫言至死亦不遗,
还似前人初得时。

白话文翻译

一个美丽的女子在北堂的池边,捡到了一只尚未变色的金钗。
凤凰半展开在她的双股发间,钿花掉落在生黄泥的地方。
当时掉落在地上无处可寻,暗自想念窗前夜里啼叫的鸟儿。
可以想象未来对丈夫时,镜前学习梳理古时的发髻。
不要说直到死也不再留恋,
那仍然像是前人初次得到时的情景。

注释

  • 美人:指美丽的女子。
  • 宝钗:指金制的发钗,象征着美丽和身份。
  • 凤凰:象征美丽、高贵,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容貌。
  • 双股齐:指女子的发辫,形态优美。
  • 钿花:一种装饰花朵,通常用来装饰发髻。
  • 黄泥:象征着低贱、朴素的环境。
  • 夫婿:丈夫。
  • 古时髻:古代女子的发型,表达对传统的向往与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字季伦,唐代诗人,主要以五言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人情世态和生活细节。

创作背景

《开池得古钗》写于王建的创作高峰期,诗中通过女子拾钗的细节,流露出对美好爱情和传统文化的向往。

诗歌鉴赏

《开池得古钗》以一种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的柔美与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诗中的“拾得宝钗金未化”一语,展现了古代女性对于美丽和身份的追求,同时也隐喻了她们对于爱情的憧憬。诗中反复提到的“凤凰”和“钿花”,不仅是对女子美丽的赞美,更象征着她们的纯真和对爱情的忠贞。

随着诗的深入,作者通过“当时堕地觅不得”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爱情的追忆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女子在镜前梳理古时髻的情景,既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莫言至死亦不遗”的句子引发读者思考,真正的爱不仅仅是表面的拥有,而是在心灵深处的永恒。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未来的渴望,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美人开池北堂下:描绘女子在池边的美丽形象。
  2. 拾得宝钗金未化:象征美丽与身份,暗示女子的珍贵。
  3. 凤凰半在双股齐:凤凰与双股齐的结合,展现出女子的优雅。
  4. 钿花落处生黄泥:钿花的落下,象征着美好事物的脆弱。
  5. 当时堕地觅不得:表达对失去美好时光的惋惜。
  6. 暗想窗中还夜啼:思念与孤独的情感交织。
  7. 可知将来对夫婿:暗示未来的生活与爱人之间的关系。
  8. 镜前学梳古时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9. 莫言至死亦不遗:强调真正的情感是永恒的。
  10. 还似前人初得时:与前人相同的珍视与感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凤凰”比喻女子的美丽,增加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将“钿花”与“黄泥”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在句式结构上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美与爱情,表现了对传统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视,以及对未来爱情的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钗:象征女性的美丽与身份。
  • 凤凰:代表高贵与优雅。
  • 钿花:体现传统文化的美感与脆弱。
  • 镜子:象征自我认知与反思。
  • 黄泥:象征朴素与现实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美人”指的是谁?

    • A. 一位仙女
    • B. 一位美丽的女子
    • C. 一位贵族
  2. “凤凰半在双股齐”中的“凤凰”象征什么?

    • A. 低贱
    • B. 美丽与高贵
    • C. 传统
  3. 诗中提到的“镜前学梳古时髻”表达了什么?

    • A. 对未来的向往
    • B. 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 C. 对美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建《开池得古钗》与李白《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思考,但王建更侧重于女性的柔美与爱情的期待,而李白则强调孤独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