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梁国公主池亭》

时间: 2025-01-21 09:10:55

平阳池馆枕秦川,门锁南山一朵烟。

素柰花开西子面,

绿榆枝散沈郎钱。

装檐玳瑁随风落,傍岸逐暖眠。

寂寞空馀歌舞地,玉箫声绝凤归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梁国公主池亭
作者: 王建 〔唐代〕

平阳池馆枕秦川,
门锁南山一朵烟。
素柰花开西子面,
绿榆枝散沈郎钱。
装檐玳瑁随风落,
傍岸逐暖眠。
寂寞空馀歌舞地,
玉箫声绝凤归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平阳的池亭,坐落于秦川的边缘,门前锁住的是南山轻烟缭绕的景致。素白的柰花娇艳如西施的面容,青翠的榆树枝条散落着沈郎的钱币。亭檐上装饰的玳瑁随着风轻轻飘落,岸边的水面上逐渐温暖,鱼儿在水中安然入睡。寂寞的地方只剩下空荡荡的歌舞场,玉箫的声音已然绝响,仿佛凤凰已归天。

注释:

  • 平阳:地名,今山西省平遥县一带。
  • 秦川:指秦地,即今陕西一带。
  • 南山:象征性的山,常指代遥远的地方。
  • 素柰:素白的柰花,象征美丽。
  • 西子:指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象征美丽。
  • 沈郎:沈郎是古代文人,象征风流倜傥的人物。
  • 玳瑁:一种名贵的海龟,壳上有美丽的花纹,常用于装饰。
  • 玉箫:一种用玉制成的箫,象征高雅、清丽的音乐。
  • :凤凰,象征着吉祥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唐代诗人,字子建,号青溪,生于山西,工诗善律,多描写风光与人情,尤其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人雅士们常常在山水之间吟诗作对,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王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池亭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逝去繁华的感慨。

诗歌鉴赏:

《故梁国公主池亭》是一首典型的唐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平阳池馆的美丽画卷。诗的开头,"平阳池馆枕秦川",不仅描绘了地理位置的优美,而且通过“枕”字展示出池馆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接下来的“门锁南山一朵烟”,以烟雾缭绕的南山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素柰花开西子面”将花与美人相提并论,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喻了人间的柔情似水。接着的“绿榆枝散沈郎钱”,则通过沈郎的典故,暗示了对往昔文人风流的追忆。整个诗篇以一种闲适而幽远的情调流淌,最后两句“寂寞空馀歌舞地,玉箫声绝凤归天”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孤独境遇的感叹,令人心生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阳池馆枕秦川:描绘了池馆的地理位置,平阳的池馆依偎在秦川之上,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2. 门锁南山一朵烟:强调了门前的美丽景致,通过“烟”字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3. 素柰花开西子面:将自然与人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
  4. 绿榆枝散沈郎钱:用沈郎的典故表达对风流人物的怀念。
  5. 装檐玳瑁随风落:描写亭檐装饰的华美,带有流动感。
  6. 傍岸逐暖眠:描绘了水边的宁静与温暖。
  7. 寂寞空馀歌舞地:表达对过往繁华的怀念,感受到的孤独。
  8. 玉箫声绝凤归天: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带来一种惆怅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素柰花开西子面”,隐喻美的存在。
  • 拟人:通过“随风落”使花瓣和装饰物赋予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中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繁华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亭:象征着静谧与美丽的环境。
  • 南山:代表遥远与神秘。
  • 柰花:象征美丽与芬芳。
  • 榆树:象征生命与繁茂。
  • 玳瑁:象征奢华与精致。
  • 玉箫:象征高雅的艺术与音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平阳池馆”位于哪个地方?

    • A. 山西
    • B. 陕西
    • C. 江苏
  2. “素柰花开西子面”中的“西子”指的是?

    • A. 西风
    • B. 西施
    • C. 西湖
  3. 诗的最后一句“玉箫声绝凤归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惆怅
    •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建的《故梁国公主池亭》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王建更多地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人生哲学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诗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