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令(题聚仙图)》
时间: 2024-09-24 09:17: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记宴蓬壶。寻思认得无。醉归来事已模糊。忽对画图如梦寐,又因甚下清都。拍手笑相呼。应书缩地符。恐人间天上同途。隔水一声何处笛,正月满洞庭湖。
白话文翻译:
曾经记得在蓬壶上聚会,回想起来是否还能认得那些人?醉酒归来,往事已模糊不清。忽然对着画图,仿佛进入梦境,又不知道为什么在清都相遇。拍手大笑,互相呼唤。可能人间和天上其实是同一条路。隔着水面传来一声笛音,正是正月的洞庭湖。
注释:
- 蓬壶:指的是仙人聚集的地方,传说中的仙境。
- 清都:指的是道教所称的清静之地,通常指代天上或理想的仙境。
- 缩地符:道教中的一种符咒,能够缩短空间距离,意指方便快捷的相见。
-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中国著名的湖泊之一,尤其在正月时分,湖面宽广,景色迷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字叔夜,号云间,宋代词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填词,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及社会生活。其词风清新脱俗,富有情趣,常与友人吟唱。
创作背景:
《南楼令》创作于作者与友人聚会后,借画图而生发的对往事的追忆,对人间与天上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南楼令(题聚仙图)》通过回忆往昔与友人聚会的情景,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开篇以“曾记宴蓬壶”引入,瞬间带出一种轻快又愉悦的气氛,仿佛让人置身于那欢聚的场景。随后的“醉归来事已模糊”则转为对往事的感慨,醉酒后的模糊记忆让人倍感惆怅。
“忽对画图如梦寐”一句,表现了对美好回忆的渴望与追求,画图成为连接现实与梦境的桥梁。接下来的“又因甚下清都”则引导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人与仙境之间的距离似乎并不遥远,笑声与道教的“缩地符”一起,抒发出一种人间与天上同途的理想。
最后一句“隔水一声何处笛,正月满洞庭湖”则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孤独与思念,笛声与湖景的结合,使得整首词在美的意境中升华,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记宴蓬壶:回忆曾在蓬壶仙境聚会。
- 寻思认得无:思索那些人是否还能认得。
- 醉归来事已模糊:酒醉后,往事渐渐模糊。
- 忽对画图如梦寐:看到画图,仿佛进入梦境。
- 又因甚下清都:不知为何又在理想的清都相遇。
- 拍手笑相呼:拍手大笑,互相呼唤。
- 应书缩地符:或许人间与天上其实是同一条路。
- 隔水一声何处笛:水面传来笛声,发出轻柔的问候。
- 正月满洞庭湖:正月的洞庭湖,景色迷人。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画图”比喻美好回忆,传达情感。
- 对仗:整首词的句式整齐,韵律感强,增强了音乐美。
- 意象:通过“蓬壶”、“清都”、“洞庭湖”等自然与神秘意象,营造诗意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往事的追忆。借助自然景象描绘,传达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蓬壶:象征着理想的聚会场所,代表着人间的快乐时光。
- 清都:象征着理想的境界,反映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 洞庭湖:表达一种自然之美,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蓬壶”象征什么?
- A. 人间的聚会场所
- B. 理想的仙境
- C. 自然的湖泊
- D. 酒醉的状态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洞庭湖”是在__(季节)时分的景象。
-
判断题:诗中通过酒醉的状态表达对往事的怀念。 (对/错)
答案:
- B
- 正月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独处的感慨。
- 苏轼《水调歌头》: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人生哲思的结合。
诗词对比:
- 张炎《南楼令》与李白《月下独酌》:二者均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但张炎更倾向于对友谊的怀念,而李白则多强调个人的孤独与酒的陶醉。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炎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