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枨枨山响荅琵琶,酒湿青莎肉饲鸦。
树叶无声神去后,纸钱灰出木绵花。
白话文翻译:
在枨枨的山间响起琵琶的声音,酒水浸湿了青色的草地,喂养着乌鸦。
树叶在神灵离去后无声落下,纸钱的灰烬化作了木棉花。
注释:
- 枨枨:形容声音,像是水流或风声。
- 荅:指的是“答”,这里是指回响或回应。
- 肉饲鸦:喂养乌鸦,可能暗示祭祀中的供品。
- 纸钱:祭祀时焚烧的纸钱,用于祭奠亡灵。
- 木绵花:木棉树的花,象征着生命和希望。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隐含了对祭神仪式的描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崇敬和祭祀的习俗。纸钱的焚烧是对亡者的哀悼和祝福,常见于中国传统文化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睿,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融入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祭祀活动中所作,表达了对神灵的尊敬及对生命轮回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祭祀文化的重视。
诗歌鉴赏:
王睿的《相和歌辞 祠神歌 送神》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祭祀神灵的场景和氛围,诗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映衬出人对于神灵的敬畏与希冀。开头两句通过“枨枨山响”和“酒湿青莎”传达出一种生动的场景,琵琶的声音在山间回荡,酒水浸润了草地,暗示了祭祀的热烈与神秘。接下来,树叶的无声落下则暗示着神灵的离去,带有一种淡淡的哀伤。最后一句“纸钱灰出木绵花”,则用木绵花的意象象征着祭祀与生命的延续,纸钱的灰烬在这里不仅是对亡灵的送别,更是对生命的思考和希望的寄托。整首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意象丰富而深刻,展现了王睿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枨枨山响荅琵琶:描绘山间的琵琶声,生动而富有节奏感,传达出自然与音乐交融的意境。
- 酒湿青莎肉饲鸦:酒水浸润草地,象征着祭祀供品的丰盛,同时暗示自然中生命的循环。
- 树叶无声神去后:树叶的无声落下,暗示神灵离开后的寂静,带有一种淡淡的惆怅。
- 纸钱灰出木绵花:纸钱的灰烬化作花朵,象征着对生命的尊重与怀念,同时也寓意着希望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纸钱的灰烬比作木棉花,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祭神场景,表达了对已逝者的追思和对生命的珍视,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承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琵琶:象征音乐和文化,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酒:象征祭祀中的供品,代表着敬意与祝福。
- 树叶:象征生命的轮回与神灵的离去。
- 纸钱:象征对亡者的追思与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枨枨山响”中的“枨枨”是什么意思? A. 清脆的声音
B. 宁静的感觉
C. 轻轻的风声
D. 水流的声音 -
诗中的纸钱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祝福亡者
C. 生命的希望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王睿与李白在描绘自然与人的关系时,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王睿的作品更侧重于祭祀与敬畏,而李白则体现出对自由和人生的追求。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蕴含着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相关的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