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次家大人初抵季弟海陵官舍之韵》
时间: 2024-12-29 18:59: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恭次家大人初抵季弟海陵官舍之韵
食贫宁问肉如陵,且喜官曹简事程。
千里平淮随地阔,一江远水照水明。
几我怀古登临意,时作搔头讽咏声。
酬唱敢希朱树秀,粗分菽麦异周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家贫如洗的情况下,仍然不愿意向他人请教生活的琐事,而是欣喜于官职的简朴事宜。千里之遥的淮河宽阔无边,远处的江水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我时常怀古而登高,心中涌现出感慨的情怀,偶尔用手搔头以发出讽刺的吟唱。我敢于向朱树秀请教诗歌的应酬,虽然与周兄相比,我的才华显得粗浅,分明是豆和麦的差异。
注释
- 食贫:指生活贫困。
- 宁问肉如陵:宁可不问生活琐事,也不愿意为肉食而烦恼。
- 官曹:指官职和官务。
- 千里平淮:形容淮河的宽广。
- 搔头:指因为思考而不自觉地搔头。
- 朱树秀:可能是指一位才华出众的朋友。
- 粗分菽麦:意指自己的才能和他人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孙应求,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创作闻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诗人到达季弟的官舍时,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敬重和对自己才华的自谦。
诗歌鉴赏
孙应求的《恭次家大人初抵季弟海陵官舍之韵》是一首充满人情味的诗作,诗中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开篇的“食贫宁问肉如陵”,道出了诗人自我处境的无奈与坚韧,尽管生活困窘,却不愿为琐事所困,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接下来的描写“千里平淮随地阔,一江远水照水明”,则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辽阔,暗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与理想。
在怀古情怀的表达上,诗人通过“几我怀古登临意,时作搔头讽咏声”,展现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与自我反省。诗人用“搔头”这一动作,传达出在思索中难以自持的心情,似乎是在面对历史和现实的碰撞而感到困惑。
最后,诗人提到“酬唱敢希朱树秀”,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仰慕,也透露出对自己才华的谦卑。通过“粗分菽麦”的比喻,诗人将自己的才华与朱树秀、周兄的才华做对比,体现了一种谦逊与自知之明。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结合,既有对友人的敬意,又有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真挚的人格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食贫宁问肉如陵:诗人宁可在贫困中自处,也不愿意为琐事烦恼,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
- 且喜官曹简事程:欣喜于简朴的官务,反映了诗人价值观的独特。
- 千里平淮随地阔:描绘了一幅辽阔的自然景象,象征着诗人的胸怀。
- 一江远水照水明:用水的清澈明亮比喻心境的清晰。
- 几我怀古登临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充满了感慨。
- 时作搔头讽咏声:用搔头这一动作来表现思考的过程,生动形象。
- 酬唱敢希朱树秀: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与学习的愿望。
- 粗分菽麦异周兄:自谦的语气,显示出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粗分菽麦”,通过比喻强调了自身的不足。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活的思考与自我反省,表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珍视和对才华的谦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平淮:象征宽广与自由。
- 江水:象征清澈与明亮,寄托诗人内心的澄明。
- 搔头:代表着思索与困惑,形象生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食贫宁问肉如陵”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 A. 追求物质
- B. 超然自得
- C. 依赖他人
-
“千里平淮随地阔”中,“平淮”指的是哪个河流?
- A. 长江
- B. 淮河
- C. 黄河
-
诗人用“粗分菽麦”来形容什么?
- A. 自己的才华
- B. 生活的困境
- C. 官职的繁杂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比较孙应求与王维的诗作,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思考,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自然的静谧与人生的哲理,而孙应求则结合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展现了不同的视角与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