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枨枨山响答琵琶,酒湿青莎肉饲鸦。
树叶无声神去后,纸钱灰出木绵花。
白话文翻译:
山中回响着琵琶声,酒水浸湿了青色的莎草,肉食的乌鸦在此栖息。
神灵离去后,树叶寂静无声,纸钱的灰烬如同木棉花般飘散。
注释:
- 枨枨:形容山间的回声或乐声。
- 琵琶:一种传统的弹拨乐器,此处象征着音乐的悠扬。
- 酒湿青莎:青色的莎草被酒水浸湿,暗示祭祀或宴饮的场景。
- 饲鸦:指用肉喂养乌鸦,可能暗示祭品,或象征不吉之物。
- 纸钱:祭祀时焚烧的纸钱,表示对逝者的追思。
- 木绵花:指木棉树的花,象征着春天、生命与死亡的循环。
典故解析:
此诗描绘了祭神的情景,通过琵琶的音乐、酒的浸润、神的离去及纸钱的焚烧,展现了古人对神灵的敬畏与怀念。诗中涉及的祭祀文化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传统信仰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睿,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多以抒情和咏物见长,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相和歌辞·祠神歌·送神》是在特定的祭祀场合创作的,反映了人们对神灵的祭奠与对生命轮回的思考。在唐代,祭祀文化盛行,诗人通过音乐、饮酒和焚烧纸钱,展现了人与神、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仪式感的祭祀场景。开头的“枨枨山响答琵琶”便营造了一种音乐氛围,琵琶的声音与山间的回响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呈现出古代祭祀活动的热烈与庄重。接下来的“酒湿青莎肉饲鸦”,则通过酒的浸润与乌鸦的意象,暗示了祭品与对逝者的怀念。酒在这里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情感的寄托。
“树叶无声神去后”则转向了祭祀的尾声,神灵的离去让环境变得寂静,树叶也似乎在为此而哀伤。最后一句“纸钱灰出木绵花”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纸钱的灰烬如同春天的木棉花一般飘散,象征着对逝去的追思与对生命的延续。整首诗在表现祭祀仪式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生死、自然与人类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枨枨山响答琵琶:山间的回声与琵琶声相互应和,展现了音乐的悠远与大自然的和谐。
- 酒湿青莎肉饲鸦:酒水浸湿了青莎草,暗示祭品的丰盛,同时乌鸦的出现也暗含了对生命的另一种解读。
- 树叶无声神去后:神灵离开后,四周的宁静让人感到一种失落与哀伤。
- 纸钱灰出木绵花:纸钱的灰烬如同花瓣般飘舞,象征着对神灵的追思和生命的轮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纸钱的灰烬比作木棉花,表达人与自然、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关系。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 拟人:树叶的无声表现了环境的情感变化,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敬与对生命的思考。它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引发了对生死和存在意义的深层探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琵琶:象征音乐和传统文化。
- 酒:象征祭祀与庆祝。
- 乌鸦:象征不吉与死亡的暗示。
- 纸钱:象征对逝者的怀念与追思。
- 木绵花:象征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笛子
B) 琵琶
C) 二胡 -
“纸钱灰出木绵花”中的“纸钱”代表了什么? A) 财富
B) 祭祀品
C) 书信 -
诗中提到的“乌鸦”象征着什么? A) 幸运
B) 死亡
C) 知识
答案:
- B) 琵琶
- B) 祭祀品
- B) 死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进行对比,虽然两首诗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逝去的情感追怀。李白的诗更强调个体的感受,而王睿的诗则集中在传统文化与祭祀的仪式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睿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