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读史十首·晏婴
作者:高启 〔明代〕
原文展示
一裘身着久经年,
禄米分炊几户烟。
尽说大夫能养士,
却于尼叟惜封田。
白话文翻译
这身皮衣已经穿了很多年,
分给几户人家一些米和肉。
人们都说大夫能够养活士人,
但却对老者的封田感到心疼。
注释
- 裘:皮衣,古代贵族或有钱人所穿的衣服,象征富贵。
- 禄米:指俸禄和米粮。
- 分炊:分开煮饭,表示生活的艰苦与贫困。
- 大夫:古代称为有地位的士人或官员。
- 尼叟:指老和尚,可能用来代表贫穷的士人或普通百姓。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尼叟”可能源于古代士人对社会底层的无奈和对富者的不满。大夫能够养士,但往往对贫穷者的支持却显得吝啬,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士人和贫苦百姓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明代初期的诗人,字季良,号季子,松江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特别擅长描写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社会动荡和变革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状况的深切思考。高启通过描写衣食和士人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文字,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与人情冷暖。首句“一裘身着久经年”,开篇便以衣着的描述引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身份的固化。接下来的“禄米分炊几户烟”,则用生动的生活场景描绘了当时普通百姓的艰辛,暗示他们对生活的无奈与挣扎。
而后,诗人转向士人与大夫的关系,通过“尽说大夫能养士”表达了对士人受尊重的传统观念的反思。尽管大夫被视为能够养活士人,但在现实中,他们对贫穷者的关怀却是微不足道的,“却于尼叟惜封田”一句,直接揭示了富者对穷者的冷漠与吝啬。
整首诗在悲怆中带有一丝讽刺,令人深思。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个体的故事,更是在映射整个社会的冷漠与不公。高启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传达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道关怀的呼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裘身着久经年:时间的流逝,衣物的磨损,象征着身处困境的人的生活状态。
- 禄米分炊几户烟:描绘了分散的家庭生活景象,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拮据。
- 尽说大夫能养士:引用普遍的观点,强调大夫的社会地位与能力。
- 却于尼叟惜封田:通过对比,揭示了大夫对贫困者的态度,指出其内心的自私与冷漠。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大夫与尼叟的对比,突出社会的不平等。
- 隐喻:将“裘”与“禄米”作为富贵与贫困的象征,深刻揭示人性与社会关系。
- 象征:尼叟象征着被忽视的底层人民,反映出普通百姓的辛酸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比为核心,揭示了社会的分层与贫富差距,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对上层社会的批判。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人情冷暖和社会对贫困者的漠视,呼唤对弱者的关注与关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裘:象征富贵与身份的象征。
- 禄米:代表生存与生活的基本保障,反映社会经济状况。
- 尼叟:象征贫穷与无助的底层人民,反映社会的冷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一裘”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富贵
B. 贫穷
C. 健康
D. 学识 -
诗中提到的“尼叟”指的是谁?
A. 大夫
B. 士人
C. 老和尚或贫困者
D. 诗人自己 -
整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愉悦
B. 愤怒
C. 悲怆与同情
D. 无奈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本诗同样关注社会底层,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杜甫通过个人的感受反映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而高启则通过对士人与贫穷者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诗词精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