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岸帻客来桥上,溅裙人在湖中。桂楫兰桡甚处,莲花荷叶无穷。
白话文翻译:
头戴头巾的客人站在桥上,裙摆溅湿的人在湖中。桂木做的桨、兰木做的桨在哪里,莲花和荷叶是无穷无尽的。
注释:
- 岸帻:头巾的一种,这里指戴着头巾的人。
- 溅裙:指裙摆被水溅湿。
- 桂楫兰桡:桂木和兰木制成的船桨,这里泛指精美的船桨。
- 无穷:没有尽头,形容莲花和荷叶的茂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上采莲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文同在某个宁静的夏日,观赏湖上采莲景象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湖上采莲的宁静画面。首句“岸帻客来桥上”,通过“岸帻”这一细节,刻画了一位文雅的客人站在桥上观赏湖景的形象。次句“溅裙人在湖中”,则生动地描绘了湖中采莲女子的活动,裙摆被水溅湿,显得生动活泼。后两句“桂楫兰桡甚处,莲花荷叶无穷”,通过对船桨和莲叶的描写,展现了湖面的广阔和莲花的繁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氛围。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岸帻客来桥上”:这句诗通过“岸帻”这一细节,刻画了一位文雅的客人站在桥上观赏湖景的形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溅裙人在湖中”: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湖中采莲女子的活动,裙摆被水溅湿,显得生动活泼,增添了画面的动感。
- “桂楫兰桡甚处”:这句诗通过对船桨的描写,暗示了湖上有人划船,但具体位置不详,增加了诗的神秘感。
- “莲花荷叶无穷”:这句诗通过对莲叶的描写,展现了湖面的广阔和莲花的繁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氛围。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溅裙”这一拟人化的描写,使采莲女子的形象更加生动。
- 对仗:诗中“岸帻”与“溅裙”,“桥上”与“湖中”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湖上采莲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岸帻:象征文雅的客人。
- 溅裙:象征湖中采莲女子的生动形象。
- 桂楫兰桡:象征精美的船桨。
- 莲花荷叶:象征湖面的广阔和莲花的繁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岸帻”指的是什么? A. 头巾 B. 帽子 C. 鞋子 D. 衣服
-
诗中“溅裙”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湖中采莲 B. 桥上行走 C. 岸边洗衣 D. 船上划桨
-
诗中“桂楫兰桡”指的是什么? A. 船桨 B. 船帆 C. 船身 D. 船锚
-
诗中“莲花荷叶无穷”表达了什么意境? A. 湖面广阔 B. 莲花繁茂 C. 荷叶茂盛 D. 湖水清澈
答案:1. A 2. A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万里的《小池》:描绘了小池边的静谧景象,与文同的这首诗有相似的自然意境。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绘湖上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文同的《郡斋水阁闲书·采莲》与杨万里的《小池》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文同的诗更注重人物的活动,而杨万里的诗则更注重景物的静态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其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