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驱马下遥川,残阳促晚鞭。 高林夹广道,乱水入平田。 村落晴如画,桑林昼起烟。 飞鸿正南下,归意满云边。
白话文翻译:
我骑马走下遥远的河川,夕阳催促着晚归的鞭声。 高大的树木夹道而行,杂乱的水流汇入平坦的田野。 晴朗的村落美如画卷,桑树林中白昼升起炊烟。 飞翔的大雁正向南飞去,归乡的思绪弥漫在云端。
注释:
- 驱马:骑马。
- 遥川:遥远的河川。
- 残阳:夕阳。
- 促晚鞭:催促晚归的鞭声。
- 高林:高大的树木。
- 夹广道:夹道而行。
- 乱水:杂乱的水流。
- 入平田:汇入平坦的田野。
- 村落:村庄。
- 晴如画:晴朗美丽如画。
- 桑林:桑树林。
- 昼起烟:白昼升起炊烟。
- 飞鸿:飞翔的大雁。
- 正南下:正向南飞去。
- 归意:归乡的思绪。
- 满云边:弥漫在云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田园风光和归乡的思绪。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文同的一次旅行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旅途中的田园风光图。首句“驱马下遥川,残阳促晚鞭”即刻营造出一种旅途的匆忙和夕阳下的归心似箭。中间两句“高林夹广道,乱水入平田”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田园的宁静与和谐。末句“飞鸿正南下,归意满云边”则通过飞鸿的意象,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归乡的深切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驱马下遥川,残阳促晚鞭”:首句通过“驱马”和“残阳”两个意象,营造出旅途的匆忙和夕阳下的归心似箭。
- “高林夹广道,乱水入平田”:中间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田园的宁静与和谐。
- “村落晴如画,桑林昼起烟”:这两句通过对村落和桑林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田园风光的美。
- “飞鸿正南下,归意满云边”:末句通过飞鸿的意象,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归乡的深切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村落晴如画”将晴朗的村落比作画卷,形象生动。
- 拟人:“残阳促晚鞭”将夕阳拟人化,赋予其催促的动感。
- 对仗:“高林夹广道,乱水入平田”中的“高林”与“乱水”,“夹广道”与“入平田”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田园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归乡的渴望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残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匆忙。
- 高林、乱水: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飞鸿:象征着归乡的思绪和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残阳”象征着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旅途的匆忙 C. 归乡的思绪 D. 自然的宁静
-
诗中的“飞鸿”象征着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旅途的匆忙 C. 归乡的思绪 D. 自然的宁静
-
诗中的“村落晴如画”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田园风光,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文同的《什邡道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田园风光,但文同的诗更侧重于旅途中的感受和对归乡的渴望,而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文同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