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三山时方四十余今三十六年久已谢事而连岁》
时间: 2025-01-19 12:23: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问湖边舍,衰残俛仰中。
谋身悲日拙,造物假年丰。
税足催科静,禾登债负空。
社醅邀里巷,膰肉饫儿童。
衣及霜晨赎,炉先雪夜红。
陂塘趋版筑,垣屋讫宫功。
盗息时雍象,人淳太古风。
退夫无一事,鼓缶伴邻翁。
白话文翻译:
我问自己在湖边的小屋,岁月已渐衰老,目光所及的都是无奈。
为生计而忧愁,感叹日子过得太拙劣,造物主的恩赐仿佛也是虚幻。
虽说税收已经足够,但仍感到沉重的债务压在心头。
村里的人们聚在一起,欢饮社醅(农家酒),享用肉食来喂养孩子们。
我穿着衣服在霜晨赎回,炉火在雪夜里正红烘烘。
池塘边忙着筑坝,墙壁里已经完成了宫殿的工程。
盗贼们已经息事宁人,乡里的人们纯朴如古代。
我退居无事,每天打打鼓陪伴邻居的老翁。
注释:
- 衰残:衰老、残破,形容状态的恶变。
- 俛仰:低头抬头,形容心情的沉重与无奈。
- 谋身:谋求生计,指为生活而忙碌。
- 假年丰:造物主给与的丰盈是虚假的。
- 税足:税收充足,指经济状况。
- 社醅:社神祭祀时的酒,农家自酿的酒。
- 膰肉:肉类,指丰厚的食物。
- 霜晨:霜降的早晨,天气寒冷。
- 红:指炉火旺盛。
- 陂塘:指修建的堤坝。
- 盗息:盗贼安静下来了。
- 雍象:和谐的景象。
- 退夫:闲居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生活在南宋时期,经历了国家衰败,个人也遭遇了多次政治失意。陆游的诗风豪放、清新,通常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诗中表现出经历岁月洗礼后,心中对生计的无奈和对乡村生活的淡然态度,表现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沉思和对乡土生活的深刻体悟。开头的“自问湖边舍”,展现了诗人在宁静的湖边反思自己的生活,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情绪。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逐渐揭示出自身所处的经济困境,虽然税收充足,但债务仍然沉重。这种对物质的反思与对精神的渴求交织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活的哲理。
诗中,陆游描绘了乡村的日常生活情景,如“社醅邀里巷,膰肉饫儿童”,展现了人们在困窘中仍能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使诗歌具有了一种温暖的情感。最后,诗人以“退夫无一事,鼓缶伴邻翁”结束,传达了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接受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问湖边舍:诗人面对湖边的小屋,反思自己的处境。
- 衰残俛仰中:岁月的流逝带来了衰老与无奈。
- 谋身悲日拙:为生计忙碌却感到悲伤,日子过得不如意。
- 造物假年丰:造物主的恩泽似乎是虚幻的。
- 税足催科静:虽然税收足够,心中却仍然有债务的重压。
- 禾登债负空:庄稼虽丰收,但债务依旧未减。
- 社醅邀里巷:村里的人们欢聚饮酒,享受生活。
- 膰肉饫儿童:丰盛的食物喂养孩子们,体现了生活的乐趣。
- 衣及霜晨赎:身着衣物在霜晨赎回,生活的艰辛。
- 炉先雪夜红:炉火在雪夜中显得格外温暖。
- 陂塘趋版筑:忙于修建堤坝,象征生活的劳作。
- 垣屋讫宫功:墙壁和屋子已经完成,象征物质的积累。
- 盗息时雍象:盗贼已息事宁人,乡里人如古代般淳朴。
- 退夫无一事:诗人退居后,无所事事。
- 鼓缶伴邻翁:打鼓伴随邻居的老翁,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满足。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对比,反映了诗人的内心矛盾。
- 意象运用:湖边、社醅、霜晨、炉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悠闲而又深思的氛围。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生活的反思与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简单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同时,表现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深入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意象分析:
- 湖边:象征宁静与反思的空间。
- 社醅:象征乡村生活的简单与快乐。
- 霜晨: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寒冷。
- 炉火:象征温暖与人间的烟火气。
- 退夫:象征淡泊名利、宁静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自问自己在湖边的小屋,表现出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无奈
- C. 期待
- D. 愤怒
-
诗中提到的“社醅”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农家自酿的酒
- C. 一种食物
- D. 一种农作物
-
诗的最后一句“鼓缶伴邻翁”传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忧虑
- B. 忍耐
- C. 满足
- D. 追求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 《夜泊岳阳楼》(杜甫)
诗词对比:
- 陆游的《居三山时方四十余》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但陆游更加强调生活的艰辛与对生计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安宁。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