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热》

时间: 2025-01-17 10:01:07

山气烛烛旱火光,墙头枯草半青黄。

饥肠惯作晴雷吼,且乞梧桐一夜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热
方岳 〔宋代〕

山气烛烛旱火光,
墙头枯草半青黄。
饥肠惯作晴雷吼,
且乞梧桐一夜凉。

白话文翻译

在山间的热气蒸腾,像火焰般耀眼,
墙头的枯草半青半黄。
饥饿的肚子常常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不妨求一夜的凉风从梧桐树上吹来。

注释

  • 山气:山间的气息,这里指热气。
  • 烛烛:形容光亮明亮,像蜡烛一样。
  • 旱火光:干旱时的火光,形容炎热的天气。
  • 墙头:墙的顶端,这里指墙根部。
  • 枯草:干枯的草。
  • 饥肠:饥饿的肚子。
  • 晴雷吼:在晴天里饥肠发出的吼叫声,形容饥饿的痛苦。
  • 且乞:希望,恳求的意思。
  • 梧桐:梧桐树,常被用来象征凉爽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生卒年不详),字仲扬,号天池,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语言简练,擅长以景寓情,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气候炎热的秋季,表达人们对凉爽天气的渴望,同时反映了在干旱天气下人们的生活困境与内心的焦虑。

诗歌鉴赏

《秋热》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秋季的炎热气候以及人们对此的苦恼。首句“山气烛烛旱火光”中,方岳通过“烛烛”一词,形象地表现出山间热气的炽烈,仿佛是燃烧的火焰,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墙头枯草半青黄”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们的感受结合,枯黄的草象征着干旱的影响,也暗示了人们的生活困境。

诗的后两句“饥肠惯作晴雷吼,且乞梧桐一夜凉”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饥肠的吼叫声像晴天的雷鸣,传达出一种无奈和焦急的心情。最后一句“且乞梧桐一夜凉”则表达了对凉爽夜晚的渴望,梧桐树常被视为凉爽的象征,诗人在此请求自然的恩赐,展现出一种无助而又渴望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人们在极端气候下的生活困境和对美好环境的向往,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山气烛烛旱火光:描绘山间的炎热气息,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
    2. 墙头枯草半青黄:墙头的草色反映出干旱的影响,象征着生活的困境。
    3. 饥肠惯作晴雷吼:形象地表现出饥饿的痛苦,声音如雷鸣般响亮。
    4. 且乞梧桐一夜凉:渴望凉爽的夜晚,表达了对自然恩赐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热气比喻为火光,增强了气氛的表现力。
    • 对仗:前后两句使用了相对的意象(枯草的青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秋季的炎热与干旱,表达了人对自然环境的渴求,同时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意象分析

  • 山气:象征自然界的变化,暗示气候影响。
  • 枯草:象征生命的枯竭与环境的恶化。
  • 饥肠:象征人的生存困境与内心的焦虑。
  • 梧桐:象征凉爽、希望与自然的恩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气烛烛”的意思是: A. 山上的火光
    B. 山间的热气
    C. 山里的水流

  2. “且乞梧桐一夜凉”中,乞求的是: A. 食物
    B. 凉爽的天气
    C. 朋友的陪伴

  3. 诗中提到的“饥肠”是指: A. 食量
    B. 饥饿的感觉
    C. 肚子疼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方岳的《秋热》和李白的《夜泊牛津口》,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但《秋热》更侧重于对炎热天气的无奈,而《夜泊牛津口》则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