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湘妃浦口莲开尽》

时间: 2024-09-19 21:59:16

湘妃浦口莲开尽,昨夜红稀。

懒过前溪,闲舣扁舟看雁飞。

去年谢女池边醉,晚雨霏微。

记得归时,旋折新荷盖舞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湘妃浦口莲开尽,昨夜红稀。
懒过前溪,闲舣扁舟看雁飞。
去年谢女池边醉,晚雨霏微。
记得归时,旋折新荷盖舞衣。

白话文翻译:

在湘妃浦的河口,莲花已经凋谢,昨夜的红色已然稀少。懒得再去前面的溪水,随意停下小舟观看大雁飞过。去年在谢女池边喝醉,晚上的细雨轻轻飘洒。我还记得回来的时候,轻轻折下一片新荷来盖住舞衣。

注释:

  • 湘妃浦:传说中湘妃的居所,指代湘水之畔。
  • 莲开尽:莲花已盛开到尽头,象征时光流逝。
  • 懒过前溪:懒得再去前面的溪流,表达一种淡然的态度。
  • 闲舣扁舟:随意停靠小舟,体现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 谢女池:传说中谢女的池塘,可能与古代文人雅士的聚会相关。
  • 晚雨霏微:细雨轻轻飘洒,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新荷盖舞衣:新采的荷叶用来遮盖舞衣,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晏几道(约989年-1056年),字叔原,号“惟白”,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风著称。他的词作常常反映个人情感,尤其是对爱情和自然景色的描写。

创作背景:这首《采桑子》可能是在晏几道某次游览湘妃浦时所作,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慨。诗中融入个人情感,体现出对逝去青春的惆怅。

诗歌鉴赏:

《采桑子·湘妃浦口莲开尽》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诗人以湘妃浦口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往事的追忆。开篇“湘妃浦口莲开尽,昨夜红稀”,以莲花的凋谢引入诗的主题,暗示着青春的消逝和美好事物的无常。莲花作为一种美丽而脆弱的花卉,常常象征着纯洁与爱情,而其凋谢则引发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

接着“懒过前溪,闲舣扁舟看雁飞”,诗人展示了自己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一种对外界喧嚣的逃离。在这片宁静的湖面上,看着大雁飞翔,仿佛是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渴望。然而,随着对往事的追忆,诗人又提到“去年谢女池边醉,晚雨霏微”,这句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往昔场景,晚雨细微,酒意朦胧,充满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一句“记得归时,旋折新荷盖舞衣”,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也象征着对逝去时光的留恋。荷叶在这里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珍惜。

整首词在音韵上也有和谐的响亮感,表现了晏几道对音乐性和词汇的把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既清新脱俗又富有情感深度的艺术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湘妃浦口莲开尽,昨夜红稀:莲花在湘妃浦已开尽,昨夜的红色也变得稀少,暗示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
  2. 懒过前溪,闲舣扁舟看雁飞:不愿去前面的溪流,随意停下小舟看大雁飞过,表达了一种悠闲自得的心态。
  3. 去年谢女池边醉,晚雨霏微:回忆起去年在谢女池边醉酒的情景,细雨轻轻飘洒,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4. 记得归时,旋折新荷盖舞衣:记得回来的时候,轻轻折下一片新荷叶来遮盖舞衣,体现出对过往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莲花的凋谢比喻青春的流逝。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如“懒过前溪”。
  • 对仗:在“懒过前溪,闲舣扁舟”中表现出对称美。

主题思想:整首词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传达了对生活的悠闲态度和对青春流逝的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莲花:象征美好与青春,同时也暗示脆弱与无常。
  2. 扁舟:代表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3. 大雁:象征自由与远行。
  4. 谢女池:与美好往事关联的地方,象征记忆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湘妃浦口莲花开尽,象征着什么?

    • A. 美好事物的消逝
    • B. 自然的繁荣
    • C. 生活的繁忙
  2. 诗中提到的“闲舣扁舟”表现了怎样的心态?

    • A. 追求繁忙
    • B. 悠闲自在
    • C. 忧伤惆怅
  3. 诗人用“旋折新荷盖舞衣”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对过往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生活的厌倦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晏几道 vs. 李清照:两位词人都擅长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但晏几道更注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常常表现出对爱情的细腻刻画。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晏几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