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端恼破桃源梦,明日青楼。
玉腻花柔。不学行云易去留。
应嫌衫袖前香冷,重傍金虬。
歌扇风流。遮尽归时翠黛愁。
白话文翻译:
无缘无故地打破了桃源的梦,明天便要去青楼。
那如玉般的肌肤,娇嫩的花朵,怎能像云彩一样随意去留?
恐怕是嫌弃我衣袖上的香气已然冷却,又想依偎在金色的虬龙旁边。
手中的扇子轻唱着风流,遮住了我归来的时分满心的愁苦。
注释:
- 无端:无缘无故,没有理由。
- 恼破:打扰、破坏,心情烦恼。
- 桃源梦:指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境界,梦中的美好生活。
- 青楼:指妓院、风月场所。
- 玉腻花柔:形容女子的肌肤如玉般光滑细腻,花一样柔软。
- 行云易去留:比喻人的去留如同行云一样随意,不可掌控。
- 衫袖:指衣袖。
- 香冷:衣袖上的香气已然消散,形容情感的冷却。
- 金虬:金色的虬龙,象征豪华与权势。
- 歌扇风流:手中扇子轻摇,伴随歌声,代表风流倜傥的风范。
- 翠黛愁:指眉毛,形容愁苦的神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989年-1052年),字叔原,号阮亭,宋代词人,因其词风婉约、情感细腻而著称。他的词常以个人情感为主线,融入自然景物,表现出深厚的情感和细致的观察。
创作背景:
《采桑子》创作于宋代,社会风气相对开放,青楼文化盛行。诗人在此背景下,抒发了对美好爱情和理想生活的向往,结合个人的情感经历,对青楼女子的思念与忧愁,展现了对生命短暂和情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采桑子》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词作,充分展现了晏几道对爱情的细腻观察。整首词通过对桃源梦的破碎、青楼的期待以及对女子柔美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惆怅。诗人以“桃源梦”引入,暗示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却因现实的无情而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青楼生活。词中“玉腻花柔”生动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体现了诗人对美的崇尚与渴望。
通过“行云易去留”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强调了感情的脆弱与瞬息万变。接下来的“应嫌衫袖前香冷”,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生怕自己的情感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冷却。最后,“遮尽归时翠黛愁”一句,既是对归来的期待,又是对未来愁苦的预感,整首词在优美的意象中流露出一丝深深的忧伤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端恼破桃源梦:表明诗人因某种无形的力量而打破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明日青楼:暗示现实的无情,明天要面对青楼的生活。
- 玉腻花柔:描绘女子的美丽,强化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不学行云易去留:强调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易逝。
- 应嫌衫袖前香冷:反映诗人对情感冷却的担忧。
- 重傍金虬:表达对权势和豪华的渴望。
- 歌扇风流:展现了诗人优雅的风范。
- 遮尽归时翠黛愁:在期待归来的同时,感受到深深的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桃源梦象征理想生活,行云比喻人际关系的无常。
- 对仗:如“玉腻花柔”与“香冷重傍”,形成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 拟人:将情感赋予自然景物,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源:象征理想与美好。
- 青楼:代表现实与风情。
- 玉腻:象征美丽与柔情。
- 金虬:象征权势与奢华。
- 翠黛:象征愁苦与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采桑子》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晏几道
- D. 苏轼
-
“无端恼破桃源梦”中的“桃源”指的是?
- A. 一种水果
- B. 理想的生活境界
- C. 一种地名
- D. 花园
-
诗中提到的“青楼”主要象征什么?
- A. 理想的生活
- B. 风月场所
- C. 自然景色
- D. 家庭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秦观的《鹊桥仙》
诗词对比: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抒发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惆怅,但其风格更为细腻,语境上较晏几道更为温柔。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共通之处,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值得深入对比和研究。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词三百首》
- 《词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