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咏二首 其一 领边绣》

时间: 2025-01-17 10:21:13

纤手制新奇,刺作可怜仪。

萦丝飞凤子,结缕坐花儿。

不声如动吹,无风自袅枝。

丽色傥未歇,聊承云鬓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纤手制新奇,刺作可怜仪。
萦丝飞凤子,结缕坐花儿。
不声如动吹,无风自袅枝。
丽色傥未歇,聊承云鬓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子用细腻的手工制作精美的刺绣,展现出她优雅的仪态。她用细线绣出飞翔的凤鸟,缠绕在花枝上。即使没有风,丝线也似乎在轻轻摇动,犹如在随风舞动。美丽的颜色似乎还未褪去,随意披散的云鬓更显得她的妩媚。

注释:

  • 纤手:形容女子的手细腻柔美。
  • 新奇:指新颖独特的事物。
  • 可怜仪:形容仪态优雅动人。
  • 萦丝:指缠绕的细丝。
  • 飞凤子:绣出的飞舞的凤鸟。
  • 结缕:将丝线缠绕起来。
  • 坐花儿:与花朵相伴。
  • 不声如动吹:形容丝线在无风的情况下似乎也在轻轻摇动。
  • 丽色傥未歇:美丽的颜色还未褪去。
  • 云鬓垂:形容女子的发髻像云彩一样垂落。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明确提到的典故,但“飞凤”一词可能与古代对凤凰的崇拜有关,象征着美好和吉祥。凤凰常被视为高贵的象征,与女子的优雅形象相得益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约,字景仁,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文学家,生于东晋末年,后为南朝宋的官员。他的诗风典雅、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作品多有细腻的观察和抒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朝时期,正值士人追求文人雅趣的时代,女子的刺绣技艺不仅是生计的手段,也是文化修养的一部分,诗中通过描写女子刺绣的细腻手法,体现出对女性美和艺术的欣赏。

诗歌鉴赏:

《十咏二首 其一 领边绣》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在刺绣艺术上的聪慧与优雅。诗的前两句“纤手制新奇,刺作可怜仪”直接描绘了女子的手艺,不仅展示了她的技艺,也暗示了她内心的情感与气质。接下来的“萦丝飞凤子,结缕坐花儿”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将刺绣的作品具象化,仿佛看到了那绣出的凤鸟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增添了诗的动态美。诗的后四句则转向对女子形象的描绘,特别是“丽色傥未歇,聊承云鬓垂”,在审美上给人一种恍若仙子的感觉,似乎是时间在她身上凝固,展现出一种永恒的美。这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传递了对女性艺术的赞美与欣赏,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气质的追求,是一首充满柔美与婉约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纤手制新奇:细腻的手做出新奇的作品,强调手工刺绣的精致。
    2. 刺作可怜仪:刺绣成品展现了优雅的仪态,突显女子的美丽。
    3. 萦丝飞凤子:细丝缠绕着飞舞的凤鸟,展现了刺绣的生动。
    4. 结缕坐花儿:将丝线缠绕在花朵上,营造出一种和谐美感。
    5. 不声如动吹:即使没有风,丝线也似在轻轻摇动,表现出一种动感。
    6. 无风自袅枝:形容丝线在静止中自有其舞动,增添诗的灵动性。
    7. 丽色傥未歇:美丽的颜色似乎还未消退,暗示着时间的停滞。
    8. 聊承云鬓垂:形容女子的发型如云般垂落,增加了柔美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鬓”比喻女子的发型,增添了柔美感。
    • 拟人:“不声如动吹”,赋予无风的丝线以生命。
    • 对仗:如“纤手制新奇,刺作可怜仪”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描绘女性刺绣的细致过程,表现出对女性美的赞美,展现了艺术与生命的和谐共存。

意象分析:

  • 纤手:象征女性的细腻与柔美。
  • 飞凤:象征高贵、吉祥及艺术的灵动。
  • 花儿:象征美丽与生命的绽放。
  • 云鬓:象征女子的优雅与妩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女子的是什么技艺? A. 绘画
    B. 刺绣
    C. 音乐

  2. 诗中提到的“飞凤”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好与吉祥
    C. 名誉

  3. “丽色傥未歇”中“丽色”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声音
    B. 美丽的颜色
    C. 美丽的花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丽人行》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女子的柔美与才情,但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
  • 杜甫的《丽人行》:则从男性视角对女性之美进行了较大篇幅的描述,展现不同的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词选》
  • 《沈约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