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劝分出伏龙因谒武侯庙》
时间: 2025-01-01 15:59: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庐存龙去迹成非,草木空山圣得知。
成败论人陈寿史,功名余恨少陵诗。
初心何只三分汉,伟略徒夸十倍丕。
半夜松声卷风雨,犹如抱膝啸吟诗。
白话文翻译:
龙隐居之处已成非昔日,空山草木似乎都懂得圣人之道。
成败的讨论只在陈寿的史书中,功名的遗恨仍在少陵的诗句里。
初心何止是三分汉的气概,伟大的谋略又怎能夸耀十倍的庞大?
半夜松涛随风雨翻卷,犹如我抱膝独坐吟诗。
注释:
字词注释:
- 庐:指隐居之所,古代隐士的居住地。
- 龙去迹成非:龙的踪迹已不复存在,形容隐士的隐退。
- 草木空山:山中草木,看似无物,却似乎理解了圣人的道理。
- 陈寿:东汉末年史学家,著有《三国志》。
- 少陵:指王羲之,因其号称“少陵”,这里指他的诗作。
- 初心:最初的志向。
- 伟略:伟大的谋略。
- 抱膝啸吟:抱膝而坐,吟唱诗歌,表现孤独的吟咏。
典故解析:
- 龙去:指隐士的离去,象征着才华的流逝。
- 陈寿史:提及历史的成败,反映对历史人物及其成就的反思。
- 少陵诗:王维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为抒情,富有哲理,常表现对历史和人物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李曾伯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与反思之际,特别是对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感怀,寄托了他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对成败的无奈。
诗歌鉴赏:
此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深刻而富有层次。开篇以“庐存龙去迹成非”,直接引入了对隐士与历史英雄的追忆,隐士的离去象征着才华的流逝。接着提到“成败论人陈寿史”,让人思考历史的观点,成败在历史长河中是否真的重要,更多的是对人心的评判。诗中提到的“功名余恨少陵诗”,通过对王维诗作的引用,表达了对功名的无奈与遗憾。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初心何只三分汉,伟略徒夸十倍丕”反映了对英雄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强调内心的追求并不仅仅是历史所定义的成就。
最后以“半夜松声卷风雨,犹如抱膝啸吟诗”结尾,展现了诗人孤独而坚定的内心世界,松声与风雨的相互交织,似乎在诉说着诗人不屈的精神与对理想的追求。在艺术表现上,李曾伯的用词简洁而有力,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庐存龙去迹成非:隐士的居所虽然存在,但龙的踪迹已不复存在,暗示英雄的隐退。
- 草木空山圣得知:山中的草木似乎都理解圣人的道理,暗示自然与人的智慧相通。
- 成败论人陈寿史:历史的成败在于陈寿的史书中,反映对历史的反思。
- 功名余恨少陵诗:对于功名的遗憾仍在王维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惋惜。
- 初心何只三分汉:初心的追求不只是在于汉朝的成就,更在于理想的广阔。
- 伟略徒夸十倍丕:伟大的谋略并不能仅仅以数量来夸耀,反映了内心的复杂。
- 半夜松声卷风雨:夜晚的松声伴随着风雨,象征着不安与孤独。
- 犹如抱膝啸吟诗:抱膝吟唱,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独白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增强诗的意境。
- 对仗:如“初心何只三分汉,伟略徒夸十倍丕”,增强了诗句的对称美。
- 拟人:将草木赋予理解能力,突出其智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与思索,表达了对功名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示了诗人孤独而坚定的内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象征才华与英雄,隐喻历史的流逝。
- 草木:象征自然与智慧,反映人与自然的联系。
- 松声:代表孤独与不安,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
- A. 王维
- B. 李曾伯
- C. 陈寿
-
诗中提到的“少陵”指的是?
- A. 诸葛亮
- B. 王维
- C. 李白
-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对历史人物的赞美
- B. 对功名的感慨与理想的追求
- C. 对自然景色的描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内心世界的结合,以山水景色表现孤独情怀。
- 杜甫《春望》:反映对国家与历史的感慨,虽题材不同,但同样蕴含对功名与理想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曾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