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元明四鬼捕懒龙图》
时间: 2025-01-04 09:45: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张元明四鬼捕懒龙图
——周紫芝
五月江南地无黍,
帝遣雷师下行雨。
百神受职群龙奔,
一龙藏头翳玄云。
雷师奋虬叱四鬼,
拽取老龙朝帝阍。
张侯直气不可屈,
云间睥睨旁怒嗔。
归来面壁聊一吐,
画作新图走儿女。
潜虬怕死不肯行,
夜叉飞天发毛竖。
人间空笑虎头痴,
笔底风云遽如许。
今年雨足年亦丰,
蜥蜴蝘蜓俱论功。
龙方下避千里赤,
疾雷破柱颂天公。
天公有令那得尔,
寄语痴龙莫辞死。
白话文翻译
五月的江南没有黍子,天帝派雷神下凡降雨。百神各自履行职务,群龙纷纷奔走,一条龙却躲在黑云之中。雷神呼喝着四个鬼神,拉住那条老龙去见天帝。张侯气概直逼天,不屈服于威压,云间冷冷地俯视,怒火中烧。归来后面壁思过,画出新图让儿女欣赏。潜伏的龙因怕死而不肯行动,夜叉飞天时毛发竖起。人间空笑虎头痴,笔下风云变幻如斯。今年雨水充足,丰收在望,蜥蜴和蝘蜓也都在夸耀功劳。龙正躲避在千里之外,雷电破空颂扬天公。天公的命令又能如何呢,寄语那条痴龙莫要拒绝死亡的召唤。
注释
- 黍:一种谷物,古时指禾谷类植物。
- 雷师:指雷神或雷电的使者。
- 百神:指众多神灵。
- 虬:形容龙,特别是蜿蜒的。
- 张侯:指画家张元明,可能是画作的主人公。
- 潜虬:指潜伏的龙。
- 夜叉:古代神话中的一种鬼神。
- 虎头:比喻愚蠢或无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宋代诗人,以其精湛的诗词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闻名。其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雨季,反映了当时的气候变化和农作物的生长。诗人通过对张元明的画作进行赞美,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
诗歌鉴赏
《题张元明四鬼捕懒龙图》是一首通过描绘神话场景和自然现象,表现对艺术创作赞美的诗作。整首诗以张元明的画作为引子,展现了雷神和鬼神对懒惰老龙的追捕,寓意着对懒惰和不作为的批判。诗中描绘的江南五月,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生动的神话故事引入主题,雷神和鬼神的动作为诗歌增添了戏剧性和视觉冲击力。后半部分则转向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张侯面对面壁,似乎在思索艺术的意义,最终通过创作表达对生活的感悟。整首诗在动静结合中流露出一种深邃的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月江南地无黍:描绘五月的江南,暗示天气变化。
- 帝遣雷师下行雨:天帝派雷神降雨,表现出自然的力量。
- 百神受职群龙奔:众多神明履行职责,龙群在奔跑,显示出神灵的忙碌。
- 一龙藏头翳玄云:一条龙躲在阴云下,象征懒惰与逃避。
- 雷师奋虬叱四鬼:雷神怒吼,指挥鬼神,显示出威严。
- 拽取老龙朝帝阍:拉住老龙去见天帝,象征对懒惰的惩罚。
- 张侯直气不可屈:张侯的气概不屈,表现出艺术家的坚定。
- 云间睥睨旁怒嗔:在云中冷冷地注视,显示出不满。
- 归来面壁聊一吐:归来后沉思,似在反省。
- 画作新图走儿女:创作新图,让后代欣赏,传承艺术。
- 潜虬怕死不肯行:懒惰的龙因怕死而不敢行动,象征消极。
- 夜叉飞天发毛竖:夜叉飞天时毛竖,表现出恐惧。
- 人间空笑虎头痴:世人嘲笑愚蠢的行为,寓意对懒惰的批判。
- 笔底风云遽如许:笔下风云变幻,体现艺术的力量。
- 今年雨足年亦丰:今年雨水充足,寓意丰收。
- 蜥蜴蝘蜓俱论功:蜥蜴和蝘蜓也在夸耀功劳,显示出自然的丰富。
- 龙方下避千里赤:龙躲避在千里之外,暗示懒惰的后果。
- 疾雷破柱颂天公:疾雷破空,赞美天公。
- 天公有令那得尔:天公的命令,表现出命运的无常。
- 寄语痴龙莫辞死:劝诫懒惰的龙不要拒绝死亡的召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龙比作懒惰的人,体现出对懒惰的批判。
- 拟人:雷神和鬼神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方面非常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懒惰龙的描绘和雷神的追捕,揭示了懒惰的危害与命运的不可逆转。诗人用艺术的形式批判消极态度,鼓励人们努力追求进步与创造。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象征力量与懒惰的结合,表现出消极态度的后果。
- 雷神:自然的力量,象征对懒惰的惩罚。
- 云:象征隐蔽与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及的“雷师”指的是哪个神?
- A. 风神
- B. 雷神
- C. 水神
- D. 火神
-
“一龙藏头翳玄云”中的“翳”字的意思是:
- A. 遮挡
- B. 亮
- C. 干燥
- D. 清晰
-
诗中提到“张侯”是指哪位画家?
- A. 张元明
- B. 张继
- C. 张旭
- D. 张华
答案
- B. 雷神
- A. 遮挡
- A. 张元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对,周紫芝的《题张元明四鬼捕懒龙图》更侧重于对自然与懒惰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强调对人生的豪情与奔放。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均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周紫芝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