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时间: 2025-01-06 13:37: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作者: 欧阳修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白话文翻译:
西湖的春色回来了,春水比染料还要绿。
百花争艳却不收起,东风如细雨般落下。
春日的思绪像云一样纷乱,白发苍苍的我愁苦着写诗送别春天。
远远知道湖上有一樽酒,能够想起远在天涯的朋友。
即使万里思念春天仍有情,忽然遇见春天的到来令我心惊。
雪融化了,门外千山变得绿意盎然,
江边的花在二月的晴天里绽放。
年轻时与春色共饮,今天再逢春天却已是白发苍苍。
异乡景物与人都不同,唯有东风是旧时的熟悉。
注释:
- 西湖:指中国杭州的西湖,以其秀美的风景著称。
- 春水绿于染:比喻春水的颜色比染料更绿,形容春天的生机勃勃。
- 群芳烂不收:百花盛开却不愿意收起,表现春天的美丽和短暂。
- 参军:指代作者自己,借以表达对春天的感慨。
- 白发题诗:形容年老时仍然写诗,表达对春天的怀念。
- 东风:春天的象征,带来温暖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以散文和诗词闻名,尤其擅长写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日的西湖,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诗中通过对春色和春水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年华逝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是一首充满春意的抒情诗,诗人在春天的西湖边感受到春色的美丽和生命的力量。开篇即描绘了西湖的春天,春水的颜色鲜亮如染,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机。群芳争妍,东风送暖,展现了春天的繁华景象。
然而,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内心却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随着“白发题诗愁送春”的描写,诗人感慨自己已是白发苍苍,青春不再。此时,酒杯中的春意与心中的思绪交错,令人感到一种无奈与伤感。尤其是“万里思春尚有情”,即使身处异乡,春的气息依旧令人心动,但面对老去的现实,心中总有一种失落。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时间流逝的敏感。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春天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示了欧阳修的文学才华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西湖春色归”描绘春天回归的美景,西湖的春色让人心醉。
- “春水绿于染”强调春水的生机,比染料更绿,象征生命的活力。
- “群芳烂不收”形容百花盛开却不愿停留,象征春天的短暂。
- “参军春思乱如云”表达诗人内心对春天的感慨与思绪的纷乱。
- “白发题诗愁送春”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 “遥知湖上一樽酒”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酒成为连接的媒介。
- “万里思春尚有情”表明即使身处异乡,思念春天的情感依然强烈。
- “雪消门外千山绿”描绘春天融雪后的景象,展现自然的复苏。
- “花发江边二月晴”表现春天的美丽与温暖,给人带来希望。
- “少年把酒逢春色”将年轻与春色结合,表现对过往的回忆。
- “今日逢春头已白”感慨白发与年华的流逝。
- “异乡物态与人殊”表达了对异乡生活的不适与思念。
- “惟有东风旧相识”表明东风是唯一熟悉的东西,寓意情感的寄托。
-
修辞手法:
- 比喻:“春水绿于染”将春水比作染料,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东风落如糁”,将东风拟人化,形象生动。
- 对仗:“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个人的感伤,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体情感基调是怀旧而又温暖的。
意象分析:
- 西湖:象征着美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承载着诗人的思绪与感情。
- 春水:代表了春天的生命力与活力,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 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带来温暖与生机。
- 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水绿于染”中的“染”指的是什么?
- A. 染料
- B. 水
- C. 花
- D. 叶
-
诗人用什么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 A. 酒
- B. 花
- C. 风
- D. 湖
-
“白发题诗愁送春”意指什么?
- A. 写诗送别春天
- B. 愁苦因白发
- C. 年轻时写诗
- D. 春天的快乐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欧阳修的《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与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前者更注重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而后者则更强调畅快淋漓的饮酒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课》
- 欧阳修传记及其文学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