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再至汝阴三绝
原文展示
十载荣华贪国宠,一生忧患损天真。
颍人莫怪归来晚,新向君前乞得身。
白话文翻译
经过十年的荣华富贵,我贪恋国家的宠爱;
然而一生的忧患却让我失去了天真。
颍州的人们不要怪我回来得晚,
我如今向您请求得到一份安身之处。
注释
- 十载:十年。
- 荣华:指富贵、繁华的生活。
- 贪国宠:指贪恋国家的宠爱与权势。
- 忧患:忧愁与患难。
- 损天真:失去了天真无邪的心态。
- 颍人:指颍州的人们。
- 莫怪:不要怪责。
- 归来晚:指归来的时间较晚。
- 乞得身:请求得到一个安身之处。
典故解析
“国宠”指的是国家对某人的宠爱,常用于描述官员因功绩而受到的重视。诗中提到的“颍人”是指作者的故乡,表达了对故乡人们的歉意,说明他在外漂泊多年后返回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以散文和诗词闻名,尤其擅长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崇尚文学的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欧阳修早年仕途不顺,因政治斗争与个人遭遇,感慨颇多。诗中反映了他对权力与个人理想的挣扎,以及对故乡人们的愧疚与思念。
诗歌鉴赏
《再至汝阴三绝》表达了诗人对个人荣华与内心忧患之间的矛盾感受。开头两句交代了十年的功名利禄,尽管享有了国家的宠爱,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长久的忧虑与痛苦。这种强烈的对比,突显了个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则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歉意。诗人意识到自己因追逐名利而疏远了故乡的人,带着愧疚归来,期望能得到一份安身之处,体现了他对人际关系、对故乡的依恋以及对人生选择的深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有对故乡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示了欧阳修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载荣华贪国宠:诗人回顾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尽管富贵荣华,内心却因贪恋权势而迷失。
- 一生忧患损天真:经历的忧患使他失去了曾经的天真烂漫,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痛苦。
- 颍人莫怪归来晚:向故乡人们解释自己归来较晚的原因,表明歉意。
- 新向君前乞得身:以谦卑的态度请求在故乡获得一处安身之地,体现出他对归属感的渴求。
修辞手法
- 对比:荣华与忧患的对比,突显内心的矛盾。
- 排比:使用排比的结构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隐喻:通过“乞得身”隐喻对生存环境的渴望与不安。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个人的荣华与内心的忧患,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的渴望,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安宁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荣华:象征权力与地位的象征,代表着世俗的成功。
- 忧患:象征人生的苦难与挑战,代表着内心的挣扎。
- 归来:象征对故乡的向往与归属感,代表着对安宁生活的渴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欧阳修的《再至汝阴三绝》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富贵荣华
- B. 归属感与内心的忧虑
- C. 对故乡的怀念
- D. 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
“十载荣华贪国宠”中的“国宠”指的是什么?
- A. 个人的荣华
- B. 国家对个人的宠爱
- C. 家庭的支持
- D. 朋友的帮助
-
诗中提到的“颍人”是指哪里的人?
- A. 北京人
- B. 颍州人
- C. 上海人
- D. 南京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登高》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思考,但更具浪漫色彩。
- 杜甫《登高》: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上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欧阳修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