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灵岩元长老》

时间: 2024-12-31 20:23:40

高僧升座息尘埃,万虑都忘智眼开。

今日□□□□□,□知宿世有缘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灵岩元长老
高僧升座息尘埃,
万虑都忘智眼开。
今日,知宿世有缘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高僧在高座上坐下,心中尘埃尽去,所有的杂念都已忘却,智慧的眼睛也随之睁开。今天,我明白了我们在前世就有缘分相聚。

注释

  • 高僧:指修行高深的僧人。
  • 升座:指坐上讲座,开始讲道。
  • 息尘埃:意为心中去除世俗的纷扰和杂念。
  • 万虑:形容心中所有的忧虑和思虑。
  • 智眼开:比喻智慧的领悟和开悟。
  • 宿世:指前世或前生。
  • 有缘:在佛教中指因缘法则,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有某种宿命的联系。

典故解析

“高僧”与“升座”常出现在佛教文化中,象征着高僧传道讲法的庄严场景。诗中提到的“宿世有缘”,与佛教因果法则相呼应,表达了人们在此生相遇的必然性,暗示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有其深厚的缘分基础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彦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常以佛教思想为主题,表现出对高僧的崇敬和对生命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一次与高僧交流时所作,目的是表达对高僧的敬仰之情,并感受到生命中的缘分与启示。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深邃的哲理,展现了高僧的智慧与超然的境界。开篇用“高僧升座息尘埃”描绘出高僧坐在讲坛上,内心宁静,仿佛与世无争。接着“万虑都忘智眼开”,不仅体现了高僧的智慧眼界,也反映出一种对世俗烦恼的超越和解脱。最后一句“今日,知宿世有缘来”,更是将诗的主题升华至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强调了生命的相遇是有其深意和缘由的。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宁静致远的佛教思想,令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明悟。诗人在表达对高僧的赞美时,也自然而然地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启发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僧升座息尘埃:高僧坐于高座,象征着其地位和智慧,内心尘埃尽去,表明他已超然物外。

  2. 万虑都忘智眼开:心中万般忧虑都已忘却,智慧之眼因此得以开启,暗示着悟道后的清明。

  3. 今日,知宿世有缘来:在此刻明白了人与人之间有着深厚的缘分,强调了因果法则的存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息尘埃,万虑都忘”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智眼开”比作智慧的领悟,使得抽象的智慧具象化,易于理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探讨了生命中的缘分和智慧的领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内心平静中所获得的洞察力,体现了佛教的因果法则和超然境界。

意象分析

  • 高僧:象征着智慧和超脱。
  • 尘埃:代表世俗的烦恼与杂念。
  • 智眼:象征着领悟与洞察。
  • 宿世有缘:暗示着命运与缘分的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僧”指的是: A. 普通僧人
    B. 修行高深的僧人
    C. 诗人本人
    答案:B

  2. “万虑都忘智眼开”中,“万虑”指的是: A. 只有一两种忧虑
    B. 所有的忧虑
    C. 幸福的思绪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宿世”是指: A. 现在的生活
    B. 前世或前生
    C. 未来的命运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李白》——王维
  • 《题临安邱四韵》——冯延巳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赠李白》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高人的敬仰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但《赠灵岩元长老》更强调的是缘分与超脱,而《赠李白》则更多表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与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侧重点和意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佛教文化与中国诗歌》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