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 其三 青城山径》

时间: 2025-01-19 21:58:15

山深径湿树声寒,桥小伴亭闲。

几处楹联妙绝,为人渲染河山。

一图作导,欣欣来觅,卅六峰峦。

何处偶传钟磬,随风飘下云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中措 其三 青城山径
作者: 蔡淑萍

山深径湿树声寒,桥小伴亭闲。
几处楹联妙绝,为人渲染河山。
一图作导,欣欣来觅,卅六峰峦。
何处偶传钟磬,随风飘下云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青城山的幽静景色:山径幽深,湿润的树木在寒风中发出声响,桥小而宁静,亭子显得闲适。几处楹联字句优美,给这片河山增添了情趣。有人用一幅画作为引导,欣然前来探访,看到那三十六座峰峦。在何处偶尔传来钟声和磬声,随风飘荡而下,犹如从云端而来?

注释:

  • 山深:指山的深处,暗示环境的幽静。
  • 径湿:小路湿润,可能因雨水或露水,传达出一种清新的气息。
  • 树声寒:指树木在寒风中发出的声音,体现了环境的寒冷和寂静。
  • 楹联:指悬挂在建筑物上的对联,通常用于装饰和表达情感。
  • 卅六峰峦:指青城山的三十六座峰峦,代表了山的壮丽景观。
  • 钟磬:寺庙中的钟和磬,象征着宗教和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淑萍,现代诗人,作品常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相结合,注重情感的流露与自然的融合。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青城山的游历中,诗人受自然美的启发,表达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同时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朝中措 其三 青城山径》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青城山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开篇“山深径湿树声寒”,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清新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小桥、亭子、楹联的描绘,表现出青城山的灵动与静谧,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接着提到的“卅六峰峦”,则让人感受到山的壮丽,诗人用“一图作导”一语,暗示了对自然的欣赏与探求。

最后一句“何处偶传钟磬,随风飘下云端”既是对寺庙钟声的描绘,也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心境,仿佛在诉说着人们对自然与宗教的思考。这种宁静的美感和哲理的深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灵性和诗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深径湿树声寒:描绘了青城山的幽静,树声寒冷,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
    • 桥小伴亭闲:小桥与亭子相伴,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
    • 几处楹联妙绝:几处对联内容优美,提升了环境的文化内涵。
    • 为人渲染河山:通过人文的笔触,使得自然风光更具魅力。
    • 一图作导,欣欣来觅:一幅画引导,吸引人们前来探寻。
    • 卅六峰峦:展示青城山的多样性和壮丽。
    • 何处偶传钟磬:钟声的传来,增添了宗教的气息。
    • 随风飘下云端:钟声如同从云端传来,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钟声比作从云端飘下,增添了诗的意境。
    • 对仗:诗句间修辞工整,形成对称美。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得景色更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坚韧与永恒,体现出自然的伟大。
  • 树声:传达出自然的灵动与变化。
  • :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与连接。
  • 钟磬:代表着宗教与宁静,增添了精神层面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卅六峰峦”指的是?

    • A. 三十六座山峰
    • B. 三十六个亭子
    • C. 三十六条河流
  2. “山深径湿”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 A. 干燥炎热
    • B. 幽静清新
    • C. 喧闹热闹
  3. 诗中提到的“楹联”主要用来做什么?

    • A. 装饰与表达情感
    • B. 书写诗篇
    • C. 向人求助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和蔡淑萍的《青城山径》均描绘了自然美,但王维更侧重于表现心境的宁静,而蔡淑萍则融合了人文情怀,形成了更丰富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精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