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过》

时间: 2024-12-27 00:46:54

四十应当成德时,中心何更有他岐。

其终也已宜深察,剔拔毋令利暂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十应当成德时,中心何更有他岐。
其终也已宜深察,剔拔毋令利暂縻。

白话文翻译:

在四十岁这个应该成就品德的时刻,心中怎么还能有其他的偏差呢?事情的最终结果应该深加察看,去掉那些暂时的利益,不要让其牵绊了道德的追求。

注释:

  • 四十:指人生的四十岁,古代认为四十岁是一个人成熟的阶段。
  • 成德:指修身成就品德。
  • :偏差、歧路,引申为错误或不正当的想法。
  • 深察:深入观察、细致分析。
  • 剔拔:剔除、拔去。
  • :指利益。
  • 暂縻:暂时的牵制或束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与弼,明代诗人,字止庵,号原圃,晚号石林,江苏人。吴与弼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作品多关注个人修养与道德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吴与弼四十岁时,正值人生的转折点,诗人感受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意在警醒自己与他人,应当在成熟的年纪认真思考人生的方向,摒弃一切外在的干扰与诱惑。

诗歌鉴赏:

《改过》意在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吴与弼以四十岁作为人生的重要节点,表达了对成德的期望和对偏差的警惕。诗中提到的“中心何更有他岐”表明诗人内心的坚定与清明,强调在道德的追求中必须保持专注。诗的后半部分则提醒人们要对待自己的行为有深刻的反思,尤其是剔除一切影响道德判断的短期利益,显示出诗人对修身齐家的深切思考。

整首诗简洁而深刻,字里行间透出一股自省的力量。诗人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显示出他对人生、道德和利益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一种对社会风气的呼唤,鼓励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不要迷失方向,要时刻保持对道德的敬畏和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四十应当成德时”:在四十岁这个人生阶段,应该以修身养德为重。
    • “中心何更有他岐”:内心怎么还能有其他的偏差和分歧呢?
    • “其终也已宜深察”:最终的结果应当认真观察和思考。
    • “剔拔毋令利暂縻”:要剔除那些短暂的利益,不让其束缚住自己的道德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成德时”与“他岐”形成对比,强调选择的清晰。
    • 隐喻:将人生的选择比作道德的追求,暗示人生的复杂与选择的艰难。
  • 主题思想: 诗歌强调了人生在成熟阶段应当重视道德修养,警惕外在的诱惑,通过剔除短期利益来坚持内心的道德信念。

意象分析:

  • 四十:象征成熟、反思的重要阶段。
  • :道德修养的象征,代表人生的追求和目标。
  • :指代世俗的利益,象征着对道德的挑战和诱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吴与弼在四十岁时期,强调人生的哪个重要方面?

    • A. 财富
    • B. 品德
    • C. 名声
  2. “中心何更有他岐”中的“岐”指的是什么?

    • A. 道路
    • B. 偏差
    • C. 选择
  3. 诗中提到的“剔拔毋令利暂縻”意在提醒人们什么?

    • A. 追求物质
    • B. 反思自我
    • C. 不被短期利益所束缚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阳明的《传习录》

诗词对比:

  • 朱熹的《春日》与吴与弼的《改过》,两者都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但朱熹更侧重于自然与诗意的结合,而吴与弼则更为直接地探讨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吴与弼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