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阅箧中书偶得李德远数帖因思昔相从时所言》

时间: 2025-01-01 12:43:00

早岁传闻月旦评,殿门邂逅眼偏明。

当时一坐推谈止,今日丛林见话行。

老卧烟村身偶在,夜开蠹纸泪如倾。

岂知三十余年後,河洛胡尘讫未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阅箧中书偶得李德远数帖因思昔相从时所言
早岁传闻月旦评,殿门邂逅眼偏明。
当时一坐推谈止,今日丛林见话行。
老卧烟村身偶在,夜开蠹纸泪如倾。
岂知三十余年后,河洛胡尘讫未平?

白话文翻译:

我在夜里翻阅箱中的书信,偶然发现了李德远的几封信,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谈论的事情。
年轻时听说过一些评论,第一次在殿门前偶然相遇,眼神格外明亮。
那时我们一同坐下畅所欲言,而如今在这丛林中见到的谈话却是如此稀少。
我躺在烟雾缭绕的村庄里,身心依然在这里,夜里翻开虫蛀的纸张,泪水如倾。
岂料三十多年过去了,河洛地区的胡人之乱依然没有平息。

注释:

  • 月旦评:古代对人物、事件进行评论的制度,类似于现在的评论。
  • 殿门:指皇宫的门,象征高贵的场所。
  • 丛林:在这里指的是复杂的环境或人际关系。
  • 烟村:指的是环境幽静的乡村,常用来描绘隐逸生活。
  • 蠹纸:被虫蛀的纸张,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文献的损坏。
  • 河洛:指的是黄河与洛河流域,这里则暗指战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他的诗歌多以爱国、忧国忧民为主题,风格清新婉约、情感真挚。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建立与北方金朝的侵占,深受民族气节所困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陆游在晚年时创作的,正值南宋与金朝之间的战乱不断。李德远是陆游的朋友,诗中提及的书信让他回忆起了年轻时代与朋友的相聚与讨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不同,陆游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局势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阅箧中书”的情景开篇,透露出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情感。陆游通过翻阅信件,回忆起曾经与李德远的相聚,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这种情感在“当时一坐推谈止”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样的交流却变得愈发稀少。诗中“老卧烟村身偶在”的描述,不仅反映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也隐喻了他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无奈。

此外,诗中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在最后两句中得到了升华,“河洛胡尘讫未平”不仅是对自身经历的总结,也是在社会动荡中对未来的深思。陆游以个人情感为切入点,展现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命运的无奈,形成了一种悲壮而又深刻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阅箧中书偶得李德远数帖因思昔相从时所言

    • 夜晚翻阅箱中书信,意外发现李德远的几封信,因而想起当年一起讨论的事情。
  2. 早岁传闻月旦评,殿门邂逅眼偏明

    • 年轻时听闻评论,偶然在殿门前相遇,眼神中流露出的特别光彩。
  3. 当时一坐推谈止,今日丛林见话行

    • 当时我们坐下来畅所欲言,而如今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谈话变得稀少。
  4. 老卧烟村身偶在,夜开蠹纸泪如倾

    • 我如今年老,身处烟雾缭绕的村庄,夜晚翻开虫蛀的纸张,泪水如倾而下。
  5. 岂知三十余年后,河洛胡尘讫未平

    • 怎料三十多年后,河洛地区的胡人之乱依然未能平息。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年轻时的畅谈与晚年孤独的对比,突出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化。
  • 象征:烟村、蠹纸象征着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战乱的忧虑与对往昔友情的怀念,展示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旦评:象征着古代文学与评论的繁盛。
  • 殿门: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的场所。
  • 烟村:象征着隐居与宁静的生活。
  • 蠹纸: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文献的破损。
  • 河洛: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与历史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李德远”是指: A. 诗人的敌人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学生

  3. 诗中“老卧烟村”描绘的是: A. 繁华的城市
    B. 宁静的乡村
    C. 战乱的边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与陆游的诗作相比,杜甫在《春望》中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但更加强调了家国情怀的悲壮。王维的《鹿柴》则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展现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与陆游的忧患意识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