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丹雘依岩腹,翚飞枕碧闉。应教临水客,频问种桃人。野色低笼日,溪光长占春。仙槎消息便,咫尺到龙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丹雘(即丹霞)依偎在岩石的腹部,翚(意指飞鸟)在碧绿的水边飞翔。想必在水边的游人,常常会向种桃的农人询问桃子的事情。田野的色彩在阳光下显得低沉,溪水的光影却长久占据着春天的气息。若是有仙舟的消息传来,便能在短短的距离内抵达龙津。
注释:
- 丹雘:指红色的岩石,通常形容山石的颜色。
- 翚:指飞鸟,这里形象地描绘出鸟儿在水边飞翔的情景。
- 临水客:指在水边游玩的客人。
- 种桃人:种桃的农人,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生活的恬淡。
- 野色:指田野的颜色。
- 溪光:指溪水的光影。
- 仙槎:传说中的仙船,象征着神秘与美好。
- 龙津:传说中的龙的渡口,寓意着通往美好境地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京,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流花亭》写于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促使许多文人逃入山水之间,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这首诗正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流花亭》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诗的开头两句“丹雘依岩腹,翚飞枕碧闉”,以浓厚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一个灵动的场景:红色的岩石和飞翔的鸟儿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接下来的句子“应教临水客,频问种桃人”,则引入了人类生活的元素,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也暗示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野色低笼日,溪光长占春”两句,分别描绘了大自然的不同面貌,前者表现出一种宁静的低沉感,后者则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的最后两句“仙槎消息便,咫尺到龙津”,则将整个诗意推向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融入人文情怀,既有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也流露出对人世间宁静生活的向往,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丹雘依岩腹:通过“丹雘”,表现出岩石的鲜艳色彩,给人以视觉的冲击。
- 翚飞枕碧闉:飞鸟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轻快的氛围。
- 应教临水客:引入人,与自然交融,展示出人间的趣味。
- 频问种桃人:表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
- 野色低笼日:描绘出宁静的田野,给人以平静之感。
- 溪光长占春:生机盎然,表现出春天的气息。
- 仙槎消息便:引入神话色彩,增加了诗的神秘感。
- 咫尺到龙津:结尾意象丰富,传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美好生活的象征。
- 拟人:使自然景物具有了人的情感特征。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在喧嚣世俗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雘: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热情。
- 翚飞:表现自由与轻松的生活态度。
- 种桃人:象征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生活。
- 仙槎:代表着理想与梦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翚”字是什么意思?
- A. 水
- B. 飞鸟
- C. 树木
- D. 山石
-
“仙槎”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人生苦恼
- B. 传说中的仙船
- C. 现实的生活
- D. 乡愁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歌》 by 王维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比较《流花亭》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鹿柴》更侧重于幽静与深邃,而《流花亭》则展现了生机与人文气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分类和解读的书籍。
- 《古诗词鉴赏》:收录了大量古诗词并提供详细注释和背景分析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