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华陀传
陆游 〔宋代〕
六籍唯残圣道醇,中更秦火不成尘。
华陀老黠徒惊俗,吾岂无书可活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医学经典的惋惜,认为这些经典虽然只剩下六部,但其中的道理依然深刻。而在历史上,秦朝的焚书事件使得许多古籍化为灰烬。华陀的智慧虽被世人所惊叹,但终究无法改变世俗的偏见。我岂是没有书籍可以拯救生命的人呢?
注释:
- 六籍:指古代医学经典,如《黄帝内经》等。
- 圣道醇:指古代医术的精华。
- 秦火:指秦朝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
- 华陀:东汉著名医生,以医术高明而闻名。
- 老黠:指年老而聪明。
- 徒惊俗:只是在世俗中引起惊叹,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典故解析:
- 华陀:华陀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被尊为“医圣”,他的学说和医术在后世有深远影响。
- 秦火:指公元前213年的焚书事件,秦始皇为了维护统治,焚烧了大量书籍,导致许多文化与知识的损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作品情感真挚,风格豪放,尤其擅长抒发家国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文化传承面临危机的时期。陆游作为一位热爱传统文化的诗人,深感古籍和传统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古代医学典籍的惋惜和对华陀智慧的赞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医典籍的沉痛感慨,展现了陆游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珍视。开篇的“六籍唯残圣道醇”直接点明诗的主题,表明虽有残存的经典,但其中的道理依然深厚,值得后人推崇。接着提到的“秦火不成尘”,则引入了历史的悲剧,强调了文化的脆弱与易逝。华陀作为古代医学的代表,尽管“老黠”,却在世俗的眼光中显得无能为力,反映了知识与智慧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局限。最后一句“吾岂无书可活人!”则是一种自问自省,体现了作者对自身知识的自信与对人类生命的关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充分表现了陆游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六籍唯残圣道醇”:指古代医学典籍虽已残缺,但其道理依旧深刻。
- “中更秦火不成尘”:尽管有些文献被毁,但仍有不少智慧未曾消亡。
- “华陀老黠徒惊俗”:华陀的医术虽高明,却难以改变世俗的偏见。
- “吾岂无书可活人!”:作者质疑世人对知识的忽视,强调自己的知识同样可以救人。
-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以对仗工整的形式呈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末句的反问使得诗意更为深刻,激发读者的思考。
-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对医学知识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偏见的无奈与批判,展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命的关怀与责任。
意象分析:
- 古籍:象征着传统知识与文化的积淀。
- 华陀:象征古代医学的智慧与人道关怀。
- 秦火:象征历史的毁灭与文化的损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六籍指的是哪类书籍?
- A. 诗集
- B. 医学经典
- C. 历史书籍
-
“华陀”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古代诗人
- B. 医学的智慧
- C. 政治的权谋
-
诗中提到的“秦火”指的是什么事件?
- A. 战争
- B. 焚书
- C. 大火
答案:
- B. 医学经典
- B. 医学的智慧
- B. 焚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陆游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陆游的《读华陀传》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文化的珍视与对现实的无奈。两者在语言风格上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诗人对国家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