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隔群物远,夜深风起频。霜中千树橘,月下五湖人。听鹤忽忘寝,见山如得邻。明年还到此,共看洞庭春。
白话文翻译:
水把周围的事物隔得很远,夜深时风频繁地吹起。霜冻中千树橘子,月光下五湖之畔的人。听到鹤鸣,忽然忘记了睡眠,看到山景,仿佛成了邻居。明年还会再次来到这里,共同欣赏洞庭的春天。
注释:
- 水隔:水流把周围的事物隔开,表示一种孤寂的景象。
- 群物:指周围的万物,形容远离世俗的感觉。
- 深风:夜间的风,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千树橘:指霜冻中成千上万的橘子树,象征丰收。
- 五湖人:在月光下,湖边的人们,意象生动。
- 听鹤:听到仙鹤的叫声,象征高洁的情怀。
- 忽忘寝:一时忘却了睡眠,表现出对自然的陶醉。
- 得邻:看到山似乎变成了邻居,表现出亲近的感觉。
- 共看: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聚,共同欣赏春天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作者在春园中感受到宁静与自然的美好,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春园即事》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开篇以“水隔群物远”引入,展现一种宁静而孤寂的环境,暗示诗人内心的思考与沉静。接下来的“夜深风起频”则通过夜晚的风声,进一步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春夜的清冷和静谧。
“霜中千树橘,月下五湖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橘子树在霜中显得清晰可见,五湖之畔的人们在月光下显得生动。这里的意象丰富,表现了自然的丰盈与人们的和谐共处。“听鹤忽忘寝,见山如得邻”则在此基础上,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沉醉,鹤鸣之声使他忘却了入睡的烦恼,山景如同邻居一般亲切,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最后两句“明年还到此,共看洞庭春”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诗人期盼着能再次与友人相聚,共同欣赏洞庭湖的春天,传递出一种对友谊和自然的珍视。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春园中的感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隔群物远:水流隔开了周围的事物,表现出一种遥远和孤寂的境地。
- 夜深风起频:夜晚深沉,风声频繁,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霜中千树橘:霜冻中的千树橘子,象征着丰收与生命的坚韧。
- 月下五湖人:在月光下,五湖之畔的人,生动而富有诗意。
- 听鹤忽忘寝:听到鹤鸣声,情不自禁,忘却了睡觉。
- 见山如得邻:看到山,仿佛变成了亲近的邻居,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感。
- 明年还到此:表达了对未来再来的期待。
- 共看洞庭春:期望与朋友共同欣赏洞庭的春天,展现了友谊的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见山如得邻”,比喻山的亲近感。
- 拟人:鹤鸣声似乎与人心相通,增添了诗的情感色彩。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着柔和与流动,隔绝与连接。
- 霜:象征清冷与坚韧,代表了春天的变化。
- 月:象征宁静与光明,给人以希望。
- 鹤:象征高洁与自由,体现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山:象征稳重与亲近,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隔群物远”意指什么? A. 水流将周围的事物隔绝开
B. 水流很近
C. 水流很清澈
D. 水流很急 -
诗人期待明年再来是为了什么? A. 共同欣赏洞庭的春天
B. 拜访朋友
C. 采摘橘子
D. 旅行 -
以下哪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沉醉? A. 霜中千树橘
B. 听鹤忽忘寝
C. 明年还到此
D. 夜深风起频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诗词对比:
- 比较陈羽的《春园即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色,但前者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友谊,后者则强调秋天的静谧与孤独。通过这两个作品,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的不同感受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