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安乐山(合江青溪上六七里,隋刘珍登真之地,有祠)》

时间: 2025-01-17 10:06:53

碧峰横倚白云端,隋氏真人化迹残。

翠柏不凋龙骨瘦,石泉犹在镜光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碧峰横倚白云端,
隋氏真人化迹残。
翠柏不凋龙骨瘦,
石泉犹在镜光寒。

白话文翻译:

青翠的山峰横卧在白云之上,
隋朝的真人遗迹已然残破。
苍翠的柏树依旧常青,龙骨却显得瘦弱,
石泉依然在镜子般的光影中寒冷流淌。

注释:

  • 碧峰:指青翠的山峰。
  • 横倚:横卧、依靠。
  • 白云端:白云的顶端。
  • 隋氏:指隋朝,隋刘珍是此处的主要人物。
  • 真人:指道教的高人、仙人。
  • 化迹:化身留下的痕迹,指仙人留下的遗迹。
  • 翠柏:指苍翠的柏树。
  • 龙骨:传说中的龙的骨骼,象征着力量和威严。
  • 石泉:石头中的泉水,象征清澈和纯净。
  • 镜光寒:如同镜子一般的光辉,给人以寒冷之感。

典故解析:

  • 隋刘珍:隋朝时期的道士,因其修道成仙而被尊称为“真人”。诗中提到的“化迹”指的是他曾经修道的地方。
  • 道教文化: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中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对道教思想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先汪,唐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对隋朝真人刘珍的纪念,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敬仰与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此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安乐山的宁静与美丽。首句“碧峰横倚白云端”,展现出山的巍峨与云的飘渺,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意境。接着提到“隋氏真人化迹残”,让人联想到道教文化中的神秘感,隐含着对历史的惋惜与对仙人追寻的向往。后两句“翠柏不凋龙骨瘦,石泉犹在镜光寒”,则通过对比表现了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翠柏象征着生命的常青,而龙骨的瘦弱则暗示着力量的衰退。最后,石泉的冷清与镜光的寒冷,传达出一种孤寂的美感,令人深思。整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景色中,融入了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碧峰横倚白云端:描绘了安乐山的青翠与高耸,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
  2. 隋氏真人化迹残:提到隋朝的真人刘珍,突显了历史的沧桑与遗迹的残破。
  3. 翠柏不凋龙骨瘦:对比生机与衰退,反映出自然的常青与人事的无常。
  4. 石泉犹在镜光寒:石泉的存在与镜光的寒冷,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与白云的关系比作依靠,增加了诗的形象感。
  • 对比:翠柏与龙骨的对比,形成鲜明的生与死、强与弱的对照。
  • 拟人:石泉的“犹在”,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道教文化的追求,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自然的敬仰。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峰:象征着坚定与高远的追求。
  • 真人:象征着道教文化的理想境界。
  • 翠柏:象征着生机与长寿。
  • 石泉:象征着生命的清澈与纯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真人”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李白
    B. 隋刘珍
    C. 王维

  2. “碧峰横倚白云端”中的“横倚”意为? A. 竖立
    B. 依靠
    C. 越过

  3. 诗中对比的意象是? A. 龙骨与石泉
    B. 翠柏与龙骨
    C. 碧峰与白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但更注重人文情感的交融。
  • 李白《庐山谣》:则通过山水的描写,表现出对自由和个性的向往,更具豪迈之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