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移榻三冬暮,联床半夜寒。
不眠霜瓦晓,细语壁灯残。
雁泽栖何定,鸰原且自宽。
鸿飞非所羡,聊托一枝安。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冬季,我把床移到别院,夜深人静时,床上共度寒冷的夜晚。
清晨时分,霜冷的瓦片上我仍然未眠,细声与残留的灯光低语。
雁群在湿地栖息何时才能安定,黄鹂在原野上却可以悠然自得。
鸿雁飞翔的生活并非我所羡慕,不如寄托一枝梅花来得安心。
注释:
字词注释:
- 榻:床。
- 联床:形容两张床并排。
- 不眠:没有入睡。
- 霜瓦:被霜覆盖的瓦片。
- 细语:轻声交谈。
- 壁灯:墙上的灯。
- 雁泽:指雁栖息的湿地。
- 鸰原:黄鹂栖息的原野。
- 鸿飞:鸿雁飞翔。
典故解析:
- 鸿雁:常用作象征远游和追求理想生活的象征。
- 黄鹂:象征自由与闲适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岩,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文情感结合,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冬天,诗人选择在别院中度过冬夜,表达对寒冷孤寂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反映出他在静谧中对生命的感悟与追求。
诗歌鉴赏:
《冬宿别业》是一首描绘冬季夜晚情景的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孤独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开头两句描述了作者在冬天的夜晚,寂寞而寒冷的环境。床上与伴侣共度寒夜,虽然身边有人,但依然感受到寒意,暗示了内心的孤独。接下来的两句通过“不眠”与“霜瓦”,描绘了清晨时分的寒冷,显示出诗人未眠思考的状态。
“细语壁灯残”则展现了一种亲密而又孤独的氛围,残存的灯光陪伴着诗人,增添了一丝温暖。而后两句则引入雁和黄鹂的意象,反映出诗人对外界生活的观察与思考。雁群的栖息不定与黄鹂的悠然自得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安宁的向往。
最后一句“聊托一枝安”则是对生活的一种安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释然与淡然。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寒冬中的孤独与思考,体现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移榻三冬暮:在寒冷的冬季,我把床移到别院,暗示了诗人对环境的适应与迁移。
- 联床半夜寒:两张床并排,夜深时感受到的寒冷,突显了夜晚的孤独感。
- 不眠霜瓦晓:清晨时分,霜冷的瓦片上我仍未入睡,表现出内心的烦躁与思考。
- 细语壁灯残:轻声交谈,壁上的灯光逐渐熄灭,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孤独的氛围。
- 雁泽栖何定:雁群在湿地栖息不定,象征着生活的漂泊与不安。
- 鸰原且自宽:黄鹂在原野上自在地生活,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 鸿飞非所羡:鸿雁的自由飞翔并不是我所羡慕,表达出对自由生活的反思。
- 聊托一枝安:不如寄托一枝梅花,寻求内心的安宁与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雁和黄鹂的对比,象征不同的生活态度。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冬季夜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状态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传达出一种淡然与安宁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榻:象征着生活的居所。
- 霜:象征着寒冷与孤独。
- 壁灯:象征着温暖与陪伴。
- 鸿雁:象征着追求自由的渴望。
- 黄鹂:象征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霜瓦”是指什么? A. 霜冻的瓦片
B. 霜冻的地面
C. 霜冻的树木 -
诗人通过“雁泽”和“鸰原”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由的向往
B. 对孤独的感叹
C. 对生活的无奈 -
“聊托一枝安”中的“枝”指的是什么? A. 一根树枝
B. 梅花的枝
C. 一根竹子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李岩的《冬宿别业》均表现了对孤独的思考,但杜甫更侧重于对亲情的思念,而李岩则更关注于对自然和自我内心的探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李岩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