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伯和竹溪寓居》

时间: 2025-01-06 12:47:16

三井西边雨亩坡,与云盘礴傲羲娥。

危时自说升平话,险地今为安乐窝。

鱼鳖收溪供草酌,竹松临户当花窠。

故园台榭姑苏问,万事从来蚁一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井西边雨亩坡,与云盘礴傲羲娥。
危时自说升平话,险地今为安乐窝。
鱼鳖收溪供草酌,竹松临户当花窠。
故园台榭姑苏问,万事从来蚁一柯。

白话文翻译

在三井西边的雨后坡地上,云彩盘旋,恰似傲视嫦娥。
在动乱的时期自言自语升平之言,如今在险境中却成了安乐的窝。
鱼和鳖在溪流中聚集,供我酌饮草木之甘,竹子和松树临窗而立,恰似花窝。
故乡的台榭在姑苏,我问起万事,发现一切都是平常如蚁的一根小枝。

注释

  • 三井:指的是三口井,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村庄或地方。
  • 羲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亮女神,象征着高雅和美好。
  • 升平:指社会安定的繁荣时期。
  • 安乐窝:安静舒适的居所。
  • 鱼鳖:指生活在水中的动物,象征自然的丰盈。
  • 草酌:比喻饮用自然的甘美。
  • 姑苏:今苏州,古代著名的文化城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隐居竹溪之后,表达了他在动乱时期寻求内心平静与安乐的心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自我反思,诗人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歌鉴赏

《董伯和竹溪寓居》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作品。诗中,陈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竹溪的景象,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第一联通过描写雨后坡地的景象,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亲近与享受。云彩与嫦娥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第二联中“危时自说升平话”,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无奈与反思,而“险地今为安乐窝”则表现出他在逆境中所获得的内心平静与安乐。第三联通过鱼鳖与竹松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一联的“故园台榭姑苏问”则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万事平淡如水的哲学态度。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井西边雨亩坡:描绘了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雨后的大地仿佛更加生机盎然。
  2. 与云盘礴傲羲娥:云气在空中盘旋,与嫦娥的高贵形象相呼应,形成一种美好的意境。
  3. 危时自说升平话:诗人自我安慰,表达对动乱时期的无奈。
  4. 险地今为安乐窝:反转了前面的情绪,表现出在动乱中寻找到的安慰。
  5. 鱼鳖收溪供草酌:自然界的丰盈,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简单快乐的享受。
  6. 竹松临户当花窠:竹子和松树自然而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象征着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7. 故园台榭姑苏问: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人对根的追求。
  8. 万事从来蚁一柯:一切平常如蚂蚁般微小,强调了生活的平淡与哲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比作嫦娥,增强了诗意。
  • 拟人:自然元素被赋予情感,使景物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节奏感更强。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安乐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动乱中寻求内心平静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象征高远与美好。
  • 鱼鳖:象征自然的丰盈与生生不息。
  • 竹松:象征坚韧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羲娥”是什么象征?

    • A. 太阳
    • B. 月亮女神
    • C. 大地
    • D. 风
  2.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 A. 忘却
    • B. 怀念
    • C. 厌恶
    • D. 无所谓
  3. “万事从来蚁一柯”中的“蚁”指什么?

    • A. 蚂蚁
    • B. 小事
    • C. 平常
    • D. 繁忙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竹里馆》

诗词对比

  • 李白与陈著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放与奔放,而陈著则强调宁静与内心的和谐。
  • 王维的《竹里馆》同样描绘了竹子与自然的和谐,但其情感更加细腻,反映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陈著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