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其二 法隆寺
金启孮 〔近代〕
陌阡深处。一带平芜路。
寂寂伽蓝深院宇。
梵呗声中细雨。
巍巍圣迹金堂。
雨晴半柱斜阳。
壁画佛香参罢,
汲泉饮水僧窗。
白话文翻译:
在那条幽静的乡间小路深处,有一条平坦的通道。
寂静的寺庙深院,显得格外宁静。
在细雨中,梵音悠扬。
巍峨的金色殿堂矗立在眼前。
雨后阳光斜射,映照在半个柱子上。
壁画散发着佛香,修行的僧人在窗前汲水饮用。
注释:
- 陌阡:指乡间小路,陌:田间小路;阡:纵向的小路。
- 伽蓝:佛教寺院的代称,指寺庙或佛教建筑。
- 梵呗:佛教的音乐或唱诵,通常是用梵文唱的经文。
- 圣迹:指与佛教相关的神圣地方或物品。
- 壁画:指在墙壁上绘制的画作,通常为宗教题材。
- 佛香:指香气,常与佛教仪式相关联。
典故解析:
法隆寺是日本的一座古老佛教寺庙,是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和历史背景。诗中提到的“梵呗”与“壁画”均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元素,表达了诗人对宗教氛围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启孮(1893-1968),字君华,号宛风,近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他游历法隆寺期间,表达了他在此处的感受与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清平乐 其二 法隆寺》是一首描写法隆寺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这个宗教圣地的深切感受。开篇的“陌阡深处”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宁静的环境,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随后的“寂寂伽蓝深院宇”则表现出寺庙的幽静与神秘,透出一种宗教的庄严感。
“梵呗声中细雨”描绘了在细雨中听到的梵音,音声与雨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这种意象不仅传达出一种平和的心境,也让人联想到佛教的宁静与智慧。接下来“巍巍圣迹金堂”进一步突出了法隆寺的宏伟,金色的殿堂象征着佛教的辉煌与庄重。
最后几句展示了雨后阳光的温暖,壁画散发着佛香,修行的僧人安静地汲水,形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整体来看,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诗人的情感与法隆寺的氛围完美融合,传递出一种对宗教文化的敬仰和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陌阡深处:引入环境,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一带平芜路:描绘出通往寺庙的静谧道路。
- 寂寂伽蓝深院宇:强调寺庙的宁静和神秘。
- 梵呗声中细雨:将声音与自然融为一体,传达出和谐感。
- 巍巍圣迹金堂:突显法隆寺的宏伟与神圣。
- 雨晴半柱斜阳:描绘出雨后的美好景象。
- 壁画佛香参罢:强调宗教的文化氛围与修行的境界。
- 汲泉饮水僧窗:展现出僧人的生活状态,增添了人文气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陌阡深处”与“一带平芜路”,形成对称结构。
- 意象:如“细雨”“梵呗”,通过自然与宗教元素的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 比喻:将环境与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法隆寺的崇敬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们在喧嚣世界中对心灵净土的渴望,也反映了佛教文化的深邃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陌阡:象征乡土与自然。
- 伽蓝:象征宗教与精神家园。
- 梵呗:象征宗教仪式与信仰。
- 金堂:象征佛教的辉煌与神圣。
- 雨晴:象征自然的变化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陌阡”指的是: A. 城市街道
B. 乡间小路
C. 河流
D. 山岭 -
“梵呗”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佛教的音乐或唱诵
C. 普通歌曲
D. 民间音乐 -
该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佛教文化的敬仰
C. 对爱情的追求
D.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悲苦,与《清平乐》所传达的宁静与和谐形成鲜明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是对静谧夜晚的描写,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清平乐》则更加强调宗教氛围与心灵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分析,读者能够更深入理解《清平乐 其二 法隆寺》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