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赋木犀词)
月明秋晓。翠盖团团好。
碎剪黄金教恁小。都著叶儿遮了。
折来休似年时。小窗能有高低。
无顿许多香处,只消三两枝儿。
白话文翻译:
在明亮的秋月下,清晨的景色真好。
那翠绿的叶子密密匝匝,像是团团盖住了一片小天地。
即便剪下些许黄金般的小花,也被叶子遮掩了。
折来这几枝花,不要像往年那样多。
这小窗能透出高低之美,
只要三两枝花,就能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注释:
- 月明秋晓: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秋天的清晨。
- 翠盖:形容木犀的叶子绿得像覆盖的盖子。
- 碎剪黄金:指木犀的花朵,色泽如金。
- 都著叶儿遮了:花被叶子遮住了,看不清楚。
- 折来休似年时:剪下的花朵不要像往年那样多。
- 小窗能有高低:指窗外的景色,可以有高有低的变化。
- 无顿许多香处:香气不需要太多的花。
- 只消三两枝儿:只需要三两枝花就能散发出香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的词人,政治家,军事家。辛弃疾一生经历了许多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词风豪放雄壮,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清平乐》创作于辛弃疾的一生中,正值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内部动荡的局势。诗中的木犀花象征着美好而脆弱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生活静谧与美好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清平乐》是一首充满了秋日气息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这首词以明亮的月光和清晨的秋景开篇,给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感觉。翠绿的叶子和金色的花朵相互映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
词中提到“碎剪黄金”,生动地描绘了木犀的花朵,仿佛可以感受到那份柔美。诗人对花的折取采取了克制的态度,强调只需“几枝”,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感悟。香气的散发并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正如生活中的幸福感,往往源自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词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繁华背后淡淡的忧伤。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清平乐》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的词,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明秋晓:描绘了一个明亮的秋天早晨,营造出宁静、清新的氛围。
- 翠盖团团好:强调木犀叶子的青翠旺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碎剪黄金教恁小:表现出木犀花的娇小和珍贵,隐喻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 都著叶儿遮了:暗示生活中的美好可能被繁杂的事物遮掩。
- 折来休似年时:诗人希望从中取花的方式保持简约,不要过于贪求。
- 小窗能有高低:窗外的美景可以有不同的层次和变化,暗示人生的多样性。
- 无顿许多香处:香气并不需要太多,强调品质。
- 只消三两枝儿:简单的几枝花就能带来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木犀的花比作黄金,体现其珍贵。
- 对仗:如“高低”与“香处”的对仗,增强了律动感。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以情感,使其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写木犀花的美丽与香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细腻之美的追求和对简单幸福的向往,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清净和明亮的希望。
- 翠盖:象征生机,代表自然的美好。
- 黄金:象征珍贵和美丽的事物。
- 香气:象征生活中的愉悦和享受。
这些意象不仅营造出一种美好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生活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清平乐》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辛弃疾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翠盖”指的是什么? A. 云
B. 叶子
C. 花瓣
D. 草地 -
诗人希望折取多少枝木犀花? A. 一枝
B. 三两枝
C. 五枝
D. 十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同样传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 《菩萨蛮》(李煜):描绘小花、小窗的细腻景象,与《清平乐》相呼应。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清照:辛弃疾的词风豪放,而李清照的词则更为婉约,两者在表达情感时的方式截然不同,反映出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辛弃疾全集》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