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飞来寺》
时间: 2025-01-01 12:37: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飞来寺
作者: 涂瑾 〔明代〕
仙境何来紫翠间,
暂维一叶扣禅关。
岩扉薄雾浮金塔,
涧道啼猿带玉环。
风度晚钟僧出定,
松翻晓雾鹤飞还。
凭高直造群峰顶,
欲摘星辰手可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飞来寺的美丽景色与宁静氛围,诗人感叹这处仙境何以在紫色和翠绿之间存在。他暂时停留在一叶小舟上,敲响了禅宗的门扉。薄雾环绕着金色的塔楼,山涧的道路上,猿猴啼叫着,似乎带着玉环。晚钟声响起,僧人从禅定中走出,松树在晨雾中翻动,白鹤飞回天际。诗人凭高而立,直指群峰的顶端,仿佛想用手去摘取星辰。
注释:
字词注释:
- 仙境: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形容美丽的环境。
- 紫翠:指紫色和翠绿色,形容山水的颜色。
- 扣禅关:敲响禅宗的门,寓意进入禅宗的境界。
- 岩扉:山岩的门扉,指山间的洞口。
- 薄雾:轻薄的雾气,给景物增添了神秘感。
- 啼猿:猿猴叫声,增添了自然的声音。
- 晚钟:指傍晚的钟声,通常与寺庙相关。
- 松翻:松树在风中摇动。
- 晓雾:清晨的雾气。
- 凭高:站在高处观望。
典故解析:
- 飞来寺:位于中国浙江省,是著名的佛教寺庙,历史悠久,风景如画,常被文人墨客所吟咏。
- 禅宗:中国佛教的一个分支,强调直观体悟和心灵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涂瑾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受到文人雅士的熏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道教、佛教的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游览飞来寺时,受其山水之美和禅意的启发,表达了他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游飞来寺》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的仙境,诗人在自然美景的环绕中,感受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采用了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尤其是“岩扉薄雾浮金塔”一句,将寺庙的神秘感与自然的柔和完美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诗中的猿啼声、晚钟声与晨雾的描绘,增强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展现了禅宗的哲学思想。
最后一句“欲摘星辰手可攀”更是将人对自然的向往与渴求表露无遗,表现了人对宇宙星空的探索精神与哲学思考。整体而言,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仙境何来紫翠间:疑问句,感叹这美丽的仙境何以出现在这紫翠的山水之间。
- 暂维一叶扣禅关:暂时停留在一叶小舟上,敲响禅宗的门。
- 岩扉薄雾浮金塔:在薄雾中隐现的金色塔楼,增添了神秘感。
- 涧道啼猿带玉环:山涧的道路上,猿猴的啼叫声仿佛带着玉环,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 风度晚钟僧出定:晚钟声响起,僧人从禅定中走出,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松翻晓雾鹤飞还:松树在晨雾中摇动,白鹤飞回,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 凭高直造群峰顶:站在高处,直指群峰的顶端,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 欲摘星辰手可攀:表达了对星空的向往与探索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仙境”比喻飞来寺的美丽,形象生动。
- 拟人:猿猴的啼叫声被赋予人性,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飞来寺的自然景色和禅宗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境:象征理想与美好。
- 薄雾:象征神秘与朦胧,隐喻人生的无常。
- 晚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
- 松、鹤:象征长寿和超脱。
- 星辰: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飞来寺”位于哪个省?
- A. 浙江
- B. 江苏
- C. 福建
- D. 四川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扣禅关”?
- A. 敲击
- B. 书写
- C. 朗读
- D. 祈祷
-
诗中“欲摘星辰手可攀”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向往
- C. 悲伤
- D. 愤怒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更多侧重于宁静与空灵的感觉。
- 李白的《庐山谣》则展现了更为宏伟的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现出诗人对壮丽山河的自豪感。
参考资料:
- 《明诗鉴赏词典》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飞来寺的历史与文化》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游飞来寺》这首诗的意境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