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余摄迤东监司时连雨兼旬将伤秋稻七月八日诣城隍庙求晴用东坡卞山龙洞祷晴韵》
时间: 2025-01-19 19:21: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丙子余摄迤东监司时连雨兼旬将伤秋稻七月八日诣城隍庙求晴用东坡卞山龙洞祷晴韵
作者:何南钰 〔清代〕
寻阳地洼湫,民庐如井蛙。
况复淫雨涨,鱼鳖居其家。
城市半行潦,山瀑奔谽谺。
哀哉田中稻,夜霖伤胎花。
父老吁诉我,乞电收金蛇。
我来叩神庙,雨脚仍随车。
檐滴作冰箸,黑云堆墨鸦。
吾诚岂足感,惠我民师嘉。
潭龙洞且睡,羲驭鞭其挝。
愿借扶桑暾,照此恒河沙。
秋成祝报赛,岂但操豚豭。
归来坐待命,不敢道放衙。
白话文翻译
在寻阳的低洼地带,民居像蛙在井中一样。
更有那滂沱大雨,连同鱼和鳖都在民居里生活。
城市里积水半行,山泉如奔流的瀑布。
可怜田中的稻子,夜里的雨水伤了它的花。
乡亲们呼号诉苦,请求天神收回这金蛇般的雷电。
我来叩开神庙,结果雨水依然随车而来。
屋檐滴水如冰筷,黑云堆积像墨鸦。
我实在不值得感动,求神只愿惠泽我百姓。
潭龙洞里暂且沉睡,羲之的马鞭轻轻敲打。
愿借扶桑的晨曦,照亮这满地的泪沙。
秋天的丰收该是祈求的,而不仅仅是操控生猪。
回到家中静待天命,不敢轻言放弃官职。
注释
- 寻阳:地名,今属江西省。
- 井蛙:比喻生活在狭小环境中的人,形容民居低洼。
- 淫雨:形容持续不断的大雨。
- 金蛇:指雷电,因雷电如蛇般闪击。
- 潭龙洞:指东坡的龙洞,传说中神秘的地方。
- 扶桑:古代传说中的神树,象征希望和光明。
- 羲驭:指古代的马车,象征对神灵的崇敬。
- 豚豭:指猪,古人用以祭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何南钰,清代诗人,生于政治动荡时期,诗风多表现民生疾苦,情真意切。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丙子年,正值连绵阴雨之际,稻田受灾,民众苦不堪言。诗人因此前往城隍庙祈求好天,反映了作者对民生的关切及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何南钰的《丙子余摄迤东监司时连雨兼旬将伤秋稻》是一首充满民生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连绵阴雨造成的田地受灾和民众苦苦呼喊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开篇两句描绘了寻阳地区的低洼地势,民居如井边的蛙,暗示了环境的恶劣。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暴雨的肆虐,水位上涨,鱼鳖进入民宅的情景,生动而形象。
中段,诗人表达了民众的无助,乡亲们的呼号和祈求,展现了深厚的乡土情怀。叩神庙的景象,诗人用“雨脚仍随车”来形容神灵的无能,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失望。后半部分,诗人愿借扶桑的晨曦来照亮遍地的泪沙,展现了对未来的渴望和对天命的服从,情感深沉而真挚。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灾害的控诉,更是对人性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寻阳地洼湫,民庐如井蛙:描绘了寻阳地区的低洼地形,民居被水淹没,形象生动。
- 况复淫雨涨,鱼鳖居其家:强调了连绵大雨导致的灾害,鱼和鳖甚至入侵民居,表现出环境的恶劣。
- 城市半行潦,山瀑奔谽谺:城市中积水严重,山间的溪水奔流而下,形成对比。
- 哀哉田中稻,夜霖伤胎花:田中的稻子受到夜雨的影响,花受损,表现出对农作物的忧虑。
- 父老吁诉我,乞电收金蛇:乡亲们向诗人倾诉苦难,请求雷电停止。
- 我来叩神庙,雨脚仍随车:诗人去神庙祈雨,但雨水依旧,表达失望。
- 檐滴作冰箸,黑云堆墨鸦:形象地描绘雨水滴落,黑云压顶,气氛沉重。
- 吾诚岂足感,惠我民师嘉:诗人自谦,期望能得到神灵的庇佑。
- 潭龙洞且睡,羲驭鞭其挝:龙洞沉睡,似乎在暗示神灵的无动于衷。
- 愿借扶桑暾,照此恒河沙:期望能借助神力来照亮满地的灾难。
- 秋成祝报赛,岂但操豚豭:秋天的丰收不仅仅是祭祀的需求,更是人们的希望。
- 归来坐待命,不敢道放衙:诗人回到家中静待天命,不敢妄言放弃官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民庐如井蛙”,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了民居的低洼。
- 拟人:如“夜霖伤胎花”,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
- 对仗:如“城市半行潦,山瀑奔谽谺”,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绘,表达了对民众困境的关心和对天命的无奈,同时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地洼、民庐:象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反映出生活的艰辛。
- 淫雨、金蛇:大雨象征着灾难,金蛇则象征着雷电等自然现象。
- 潭龙洞、扶桑:象征希望和光明,表达对未来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了哪个地方的天气情况?
- A. 寻阳
- B. 北京
- C. 上海
- D. 广州
-
“我来叩神庙,雨脚仍随车”中的“雨脚”指什么?
- A. 雨滴
- B. 雨声
- C. 雨的重量
- D. 雨的速度
-
诗人希望借助什么来照亮灾难?
- A. 夜月
- B. 扶桑的晨曦
- C. 星星
- D. 风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杜甫在《春望》中同样反映自然灾害对民生的影响,但其侧重于国家的苦难,而何南钰则更关注于乡民的生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何南钰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古典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这幅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思考,展示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