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岸柳黄深绿已垂》

时间: 2024-09-19 21:29:08

岸柳黄深绿已垂。

庭花红遍白还飞。

几回画蜡银台梦,双字香罗金缕衣。

山浅澹,水茫澹,水茫弥。

顿无消息许多时。

杏梁知有新来燕,下却重帘不放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岸柳黄深绿已垂。庭花红遍白还飞。几回画蜡银台梦,双字香罗金缕衣。山浅澹,水茫澹,水茫弥。顿无消息许多时。杏梁知有新来燕,下却重帘不放归。

白话文翻译:

岸边的柳树在春风中黄绿交错,枝条低垂。庭院里的花红遍了,白色的花瓣也在空中飞舞。几次梦见在银台上画蜡,梦中穿着带金缕的香罗衣裳。山影淡淡,水面迷茫,水面似乎无边无际。许久没有消息传来。杏树枝头知道有新来的燕子,却还是不敢放下重重的帘子,让它归来。

注释:

  • 岸柳:岸边的柳树,象征春天的生机。
  • 庭花:庭院中的花,色彩鲜艳,象征繁荣。
  • 画蜡银台梦:可能指梦中描绘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双字香罗金缕衣:形容华丽的衣服,象征高贵与精致。
  • 山浅澹,水茫澹:描写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重帘:厚重的帘子,象征阻隔与隔离。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意象和情感传达出一种对春天的眷恋与对离别的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祖皋,宋代词人,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见长,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世态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鹧鸪天》写于春天,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光的赞美与对过往情感的追忆,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的诗情悠扬,意境深远。开篇描写岸边的柳树与庭院的花朵,生动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画面色彩丰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梦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梦中穿的金缕衣,象征着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随着诗句的推进,意境逐渐转向一种淡淡的忧伤,山水的朦胧与久无消息的等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情感失落的无奈。最后,杏梁上新来的燕子暗示着春天的归来,却因重帘阻隔而无法相见,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情感的复杂。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温馨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岸柳黄深绿已垂:描写岸边的柳树,色彩从黄到深绿,生动展现春天的气息。
  2. 庭花红遍白还飞:庭院中花开得鲜艳,红的花朵与白色花瓣在空中飞舞,表现出春天的活力。
  3. 几回画蜡银台梦:几次梦中幻想,描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4. 双字香罗金缕衣:梦中身穿华丽的衣服,象征着对生活的追求与理想。
  5. 山浅澹,水茫澹,水茫弥: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6. 顿无消息许多时:表达了长时间没有音信的惆怅。
  7. 杏梁知有新来燕:暗示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8. 下却重帘不放归:重重的帘子象征隔离,表达了情感上的犹豫。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重帘”比喻情感的隔阂,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杏梁赋予知觉,增加了诗意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情感的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形成了一种温婉而又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岸柳: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庭花:象征着生活的繁荣与美好。
  • 蜡银台:象征着梦幻与理想。
  • 重帘:象征着情感的隔阂与犹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岸柳”指的是什么? A. 柳树
    B. 植物
    C. 河流

  2. “几回画蜡银台梦”中的“蜡”指的是什么? A. 蜡烛
    B. 蜡纸
    C. 蜡制品

  3. “重帘不放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迎
    B. 隔离与思念
    C. 伤心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同样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生机的渴望。
  • 《清明》 by 杜甫: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反映出人情世态的复杂。

诗词对比:

  • 比较卢祖皋与李白的春天诗作,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但卢祖皋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包含多位宋代词人的经典作品。
  • 《古诗词鉴赏指南》:提供古诗词的解读与分析,帮助理解诗歌的内涵与艺术魅力。